老子之道与“言语道断”
相关推荐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深度解析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大家好,这里是三宝易学堂,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首先我们来先看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三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无轻诺必寡信,多 ...
-
儒释道本是一家
儒释道本是一家 儒释道其名为三,其道为一,形而下各有不同,形而上互相贯通.当学问做到融会贯通的时候,其讲经说法,教化世人也不过是因景设法,随物赋形罢了,至于所体悟的大道,又岂能用言语讲得出?其言语不过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之道,并不难懂,但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唐玄宗说是"滞言而不悟,烦事而不约",此话不确.滞言不是不悟的原因,没有疏通 ...
-
什么是老子的“道”——“对立统一”的终极展现
"对立统一"原理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道"是"对立统一"原理的终极产物. 老子是如何发现道的 你看见左手了吗?--看见了.那你 ...
-
上善若水,兵形“象”水:道家老子的道与兵家孙子的兵有哪些异同
我们都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强者总是比弱者有更多的生存之道,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弱者在绝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依靠和被动服从,所以,便有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又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强 ...
-
老子的道
4.<老子>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心概念"道"而展开的,然而<老子>的七十三个"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统一,却有不同的意义.有些地方&qu ...
-
老子的“道”,比天还大,比地还久
文/李学山 世人总说老子思想消极,反而越来越多的人又喜欢"道法自然"? 成功人士喜欢"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更多的是表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一种自己效法 ...
-
七擒孟获,诸葛亮没有告诉你的老子之道
圣悊老子说: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穷." (<德道经>第八章<请靓>) 意思是说: 修之身德道大成者,他们获得的圆满成功,在常人看来有些缺 ...
-
徐山:《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辨正
<老子>首章首句"道可道,非常道"一句学者理解有分歧.本文从<老子>的成书背景出发,指出第一字的"道"是老子思想的"道&quo ...
-
老子的“道”,怎么又变成“大”了?
老子的<道德经>满篇都在讲"道",可是在第二十五篇老子给道定名的时候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原来它有两个名字,一个是" ...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的究竟是什么?由此揭密老子的“道”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早见于<老子·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
老子之道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被称为"内圣外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