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之死(资治通鉴卷二一九之九)
相关推荐
-
安禄山打下东都洛阳,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却被亲儿子安庆绪杀死?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为唐朝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隐患.而作为罪魁祸首的安禄山本来已经打下洛阳称帝,手 ...
-
一天晚上,安禄山正在熟睡时,三个黑影偷偷...
一天晚上,安禄山正在熟睡时,三个黑影偷偷摸摸来到他的营帐.忽然,安禄山感到肚子一阵剧痛,安禄山知道是刺客便赶忙拿刀,可惜太胖没能起身,安禄山高喊了一声:"杀我的是家贼啊!"随后一命 ...
-
757年的一个晚上,三个黑影偷偷来到安禄...
757年的一个晚上,三个黑影偷偷来到安禄山的寝帐,熟睡中的安禄山只觉得肚子一疼,就知大事不妙,赶忙去拿床头的刀,却怎么也拿不到.随即大喊一声:竟是家贼想要我的命. 安禄山,本姓康,营州柳城人,也就是今 ...
-
安禄山将亲兵变成太监,多年后,他被亲兵一刀捅死
唐朝的开元盛世,本是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巅峰,却被安史之乱毁于一旦.对于很多历史爱好者来说,安禄山这个人是深恶痛绝的.其实,安禄山虽然闹得民不聊生,但他能从一个一穷二白.没有文化的莽夫成为唐朝节度使,还 ...
-
安禄山轶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五之九)
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肚子下垂过膝,他曾自言自己腹重就有三百斤.安禄山外表看上去挺老实,实际上内心狡猾.他派部将刘骆谷常驻留京师替他刺探朝廷动向,朝中一举一动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有事要向皇上奏表 ...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
-
武三思诬杀五功臣(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九)
武三思指使郑愔举报郎州刺史敬晖.毫州刺史韦彦范.襄州刺史张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和均州刺史崔玄暐与王同皎合谋废掉韦后.神龙二年六月戊寅(初六),唐中宗将敬晖贬为崖州司马,将韦彦范贬为泷州司马,将张柬之贬 ...
-
迈轩代之广成,逾汉朝之河上(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九)
有个河内的老尼姑居住在神都的麟趾寺,她和嵩山人韦什方等以邪说迷惑百姓.老尼姑自号净光如来,自称能预知未来之事.韦什方则自称自己是三国时孙吴赤乌年间出生的人.又有一个年老的胡人也自称自己有五百岁,说他看 ...
-
孙佺之败(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九)
幽州大都督薛讷镇守幽州二十余年,薛讷从不发兵出塞寻衅,胡虏也不敢入关进犯,当地吏民因此安居乐业.后来,由于薛讷和燕州刺史李琎之间的矛盾,所以李琎向刘幽求诋毁薛讷,刘幽求便举荐左羽林将军孙佺取代薛讷.先 ...
-
循吏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九)
这个时期,朝廷执法官吏竞相施行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仍保持公平宽恕之心.那些被检举告发的人都说:"如果遇到来俊臣.侯思止就难逃一死,如果遇到徐有功.杜景俭就一定能活.(遇来.侯必 ...
-
李孝逸平定徐敬业(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九)
李敬业起兵后,谋士魏思温劝道:"您以恢复李唐天下为口号,就应当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前进,直奔东都洛阳,如此则天下人都知道您是志在勤王的,全国百姓就会四起响应.(明公以匡复为辞,宜帅大众鼓行而进 ...
-
狄仁杰参劾幸臣(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九)
司农卿韦弘机为高宗建造了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这些宫殿规模宏大壮丽.其中上阳宫临洛水而建,带有绵延一里长的长廊.宫殿落成后,唐高宗移居其中.侍御史狄仁杰上奏弹劾韦弘机,说他唆引皇帝奢侈无度,韦弘机因 ...
-
皇甫惟明出使吐蕃(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之九)
吐蕃国几次对唐战争都失败了,心里有点胆怯,于是就向大唐提出和亲请求.忠王之友皇甫惟明借奏事的机会向唐玄宗讲述和亲的好处.唐玄宗说:"吐蕃国赞普过去曾在给我的书信中词语违逆傲慢,怎么可以停止对 ...
-
夙夜忧惧,不为荣也(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九)
当初,武后之父武士彠娶相里氏为妻,生了武元庆.武元爽两个儿子:后来又娶了杨氏为妻,杨氏生三个女儿,长女嫁给越王府法曹贺兰越石,二女儿即皇后武则天,三女儿嫁给郭孝慎为妻. 武士彠去世后,武元庆.武元爽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