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供佛手,是一种中国人才懂的仪式
相关推荐
-
《佛手》
金黄像结瓜,却又像开花. 清供俗渐远,案头仙香爬. (盆栽三年有余,今年终开花结果,冷香淡雅却又持久,不忍采摘,今尚瓜果树上,一样清供)
-
清供佛手, 闻香愈俗的良药
霜降之后,天气渐渐舒爽,佛手渐黄,就开始清供季了,麦婷君为我摄此图,再配此文,扑面皆是香甚矣.而今香橼.佛手已至,腊梅.水仙岁朝之物亦不远矣. / 案 头 清 赏 / 时令之事,在春之海棠.迎春.碧桃 ...
-
闻香果:芳香解郁、舒缓情绪的熏香果子
获得香气的方式,不只是焚香.香水.香氛,日常生活中的花草.鲜果同样与气味有着紧密连结. 古人对自然的花果之香比较看重,香气怡人的果子也可替代焚香熏香居室,明代安世凤<燕居功课>" ...
-
清 供
◎璎 珞 今年大概香橼丰产,入冬前后,我先后收到了两个朋友的馈赠. 香橼,又名枸橼,是清供之物. 清供,始于供佛,在佛前插花,后渐渐发展为书斋.客厅.卧房里的插花.摆果.赏石.文玩,等等. 清供由来已 ...
-
风物·金华佛手|这一握人间仙果
从前每年都会给远方的友人寄几枚佛手果. 金华是个香城,火腿的腊香,酥饼的脆香,桂花的馥香,都是浓烈的,入世的,是暖香. 佛手的香不一样,佛手是冷香,是君子之香.要送,就送给读书人,拂琴人,画中人. 佛 ...
-
摆果闻香
制造香境 难道只有熏香才行? 中国人是一个特别爱闻香的民族,除了历史悠久的焚香体系以及香花之外,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摆果闻香的风气也特别兴盛. 可供闻香的果子大多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橙.柑之类,宋代便有 ...
-
【每日一药】佛手柑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前天 [每日一药]佛手柑 味辛.苦.酸,性温: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芸香科常绿乔木·佛手 佛手柑就是佛手,李时珍将其归于枸橼之下,枸橼形长而圆,佛手状如手,两者似乎不相干,但据现代 ...
-
佛手,一枚中国人才懂的果子。
佛手,是一枚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果子. 佛手,谐音福寿,顺天垂象(示),腹满之义(畐),此之谓福,佑也:寿者,长久也.心宽福来,仁者寿长,其寓意吉祥. 明人朱多炡咏佛手: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色 ...
-
瓦当,一种中国人才懂的美!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 于是有了这句诗.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 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有一种美, 只有中国人懂得. 它是中国房 ...
-
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才懂,那就是中国古建筑
六大顶尖门派 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才懂, 那就是中国古建筑. 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 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 皖派.闽派.京派. 苏派 ...
-
瓦当,中国人才懂的美!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 ...
-
留白,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黑为墨,白为纸, 三笔两画,神韵皆出, 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留 白. 水墨留白,虚实相生, 惜墨如金,计白当黑. 寥寥数笔丹青, 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 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 对中国人来说, 留 ...
-
一框一景,中国人才懂的诗情画意!
.................................................................................................... ...
-
无骨风流,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
那种淡淡的勾勒描绘之间, 似有若无, 悄悄渲染出来的一种气氛, 让人感觉画中的女人, 散发出一种, 恰到好处地, 无态之媚, 无骨风流的韵味.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感. ▲ 以上四幅画的作者: 胡锡珪( ...
-
瓦当,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美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 于是有了这句诗.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 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有一种美, 只有中国人懂得. 它是中国房 ...
-
无骨风流的韵味, 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美感!
那种淡淡的勾勒描绘之间, 似有若无, 悄悄渲染出来的一种气氛, 让人感觉画中的女人, 散发出一种, 恰到好处地, 无态之媚, 无骨风流的韵味.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感. ▲ 以上三幅画的作者: 胡锡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