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绝对音感?拿周杰伦来举例:
像他这样不需要基准音,就可以分辨音高,就是拥有绝对音感。
通常我们也会把绝对音感,称为“固定音感”,或“固定音高”,因为绝对音感和固定调思维是相对应的。
我的女儿大真儿,也是一个“固定耳”的活例子,从小我就没有让她接触首调,直接就是固定调的教育。她听单音、音程、三和弦,都是没问题的,来看一下效果??
经常有同学问我:“那成年人呢,成年人还能练成固定音高吗?”
我的回答是:能!不仅能,而且其实很多人是有固定听感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大家好,我是张盈,一名爵士唱作人,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的教师。我在学校里长期教的课有《流行与爵士和声》、《固定音高与节奏训练》、《流行音乐创作》三门。其中《固定音高与节奏训练》这门课,是当时我进学校任教之后,特别申请给大家开的一门课,因为我觉得很有必要。
今天我想要以我教课的经验告诉大家:成年人怎么练固定耳?
固定调和首调
(对这两个概念已经很熟悉的同学请直接跳到下一部分)
固定调和五线谱相对应,固定调的五线谱在一千五百年前就被发明出来了。它的特点是,什么音就是什么音,每个音都在五线谱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我们用最熟悉的《小星星》举个例子。
固定调的唱法:
C调(1=C):do do | sol sol | la la | sol- | fa fa | mi mi | re re | do-
D调(1=D):re re | la la | si si | la- | sol sol | #fa #fa | mi mi | re-
而首调是和简谱相对应的。还是《小星星》。
首调的唱法:
简谱:
1 1 | 5 5 | 6 6 | 5- | 4 4 | 3 3 | 2 2 | 1-
C调(1=C):
do do | sol sol | la la | sol- | fa fa | mi mi | re re | do-
D调(1=D):
do do |sol sol | la la | sol- | fa fa | mi mi | re re | do-
在咱们国内,明显是首调更普及,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小学和中学的音乐课上,老师教的都是首调。
为什么要学固定调?
我们为什么要训练固定调的耳朵呢?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用首调,反应慢。
首调当然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它让更多的人能学习音乐。但它的局限也很明显:在首调中,所有旋律都要翻译成C调,不能直接地反应到那个确定的音,需要算。就会导致拿到新曲子识谱、视谱慢,扒带扒不出来。而固定调就很快捷,是什么音就是什么音,不用算,也不用翻译。
每年我们传媒大学的招生考试,考作曲专业的,总有这样的考生:钢琴弹得特别好,9级10级的,但是一到视唱就完了。不管给他的是什么调的曲子,他都按C调唱。
我就特别不能理解,你看五线谱为什么还按首调唱呢?大家都知道,移到其他的调,肯定有变化音啊。这些同学就是一遇到变化音就不行了,一唱到变化音就唱跑了。就算不跑,他视唱起来速度也慢,遇到转调、离调,就会特别的吃力。
打个比方,首调就好比,我出去旅游,到任何国家都可以用通用语言英语和当地人交流;
但如果是固定调,我就可以到葡萄牙说葡萄牙语,到西班牙说西班牙语。当我可以用本国语言与当地人交流时,我是不是就可以更直接地理解他们的意思呢?所以说,固定调是更加直接和简便的。
另外,首调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你的创作和演奏会比较受限制。因为你的调式和调性比较单一,当你脑子里只有C调的时候,你会缺乏和声和调式的想象力。
我特别想强调一下,每一个调的明亮度和色彩度,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弹两个调的音阶给大家听一下:
对首调思维的同学来说,你听到的都是do re mi fa sol la si ,对吧?但事实上它们的明亮和色彩,是有区别的。所以有的人会说:首调的人脑子里的调性是黑白色的,而固定调是彩色的。如果你有了固定调思维,对调式和调性有了更敏感的感知,和想象力,你创作的时候就有更多可能。举个例子,我大学的时候,我的作曲老师是一个特别牛的作曲家,郭文景老师。大一的时候我想写一个特别悲伤的曲子,一开始是用B小调写的,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然后我去找郭老师上课,他弹了一下,然后跟我说:“你接下来试着用降B小调写。”然后果真如此,我用降B小调接着写了以后,就顺利地写下去了,而且更悲伤,特别符合我的预期。好多同学跟我说:“老师,像你的女儿这样的小孩能练固定耳,那是因为小孩是一张白纸,接触到什么就是什么。成年人肯定练不了了吧!”下面我随便弹几个音,大家跟着我来试一下,你先试试能不能把我弹的这些音哼出来?你看,你其实可以哼出来,对吧?但你不知道你哼的是哪个音。这说明什么?说明你是有固定听感的,耳朵没问题,只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好,那么,你听不出音高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你从小接受的首调的教育,阻碍了你去认识这些音。我再强调一遍,你从来没有真真正正地认识这些音!你只想着do re mi fa sol la si了,那么多的音,你没有真正去认识它。我再举一个例子,我的老公刘玥,是一名爵士吉他手、贝斯手,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同班同学。他从小是学民乐的,所以是首调耳。到了高中的时候他开始弹吉他,玩布鲁斯和摇滚,那时候就觉得首调太慢了,他识谱总比周围那些“固定耳”们慢。于是他用整整2个星期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终于决定要开始练习固定调。就这么一决定之后,可把他自己给苦坏了。从此无论扒什么谱子,他都会去找确定的音,就算找得慢,他也硬逼着自己去找,后来就慢慢把固定音高练出来了。什么样的呢?比如我一个和弦按下去,他能告诉我里面有哪些组成音,但是,他听不出性质和色彩的区别。这样的耳朵,我不要!因为没有用,明白吗?我希望大家能做到固定耳的同时,能够听出色彩和性质。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你无论是作曲还是和声就都没问题了。如果你都感受不到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区别的话,那你作曲的时候怎么去分配那些和弦啊?第二,大家要明白,这个不是一夜之间可以解决的事情。耳朵的敏感度是需要训练的。拿我自己来举例子,我从5岁开始视唱练耳,一直到读大学视唱练耳都没断过,所以我上大学的时候,耳朵是很敏感的,那个时候你一屁股坐在钢琴上,我真的能告诉你“坐”了哪些音。但是现在,我的耳朵没有那时候那么敏感了。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听力靠的是什么呢,就是靠练。下面教给大家一些训练方法,是我平时训练跟我上小课的学生时用的。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样练,能在半年到一年内就可以练出固定耳。所以非常建议大家使用这套训练方法,它将改变你一辈子的听觉习惯!为什么让大家练唱半音阶,我在前面说过,你没有固定音高,是因为你从来没真正认识过这十二个音。你不真正去认识它们,去唱它们,你怎么可能听出来呢?大家别小看这个练习。我告诉大家,我有次去给一个学校做讲座,当时我让同学们试着唱半音阶,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唱的吗?语言太难描述了!大家看视频吧:所以说,一定要练唱半音阶,这是最基础的。唱完上行,还要记得唱下行。以不同的音为起始,往上构唱所有音程,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一直到八度。然后,最好能把标准音A背下来。我们以前小时候,会买一个标准音A的音叉,跟和尚敲木鱼似的,时不时敲一下,dang~把它的音高刻在脑子里。为什么要练习构唱音程,和背标准音A?就是要让你在只知道一个A的情况下,也能通过音程来找到那个确定的音,也就是可以通过相对音高找到固定的音。这样找下去,你对这个东西越熟,慢慢你就变成固定音高了。再然后,以不同的音为起始音, 唱各种性质的和弦。我示范一下:从下往上和从上往下都要练,比如大七和弦按照“do-mi-sol-si”唱完了,还要按照“do-降la-fa-降re ”这样唱,有空就要练。要熟悉这24个调。如果你只熟悉do re mi fa so la si,你就只会首调。所以你必须熟悉其他所有的调。练唱的时候最好跟着琴,弹吉他的可以跟着吉他唱,不过最好是能都跟着钢琴唱,跟着钢琴唱会准很多,效率也会更高。如果你手边没有钢琴,可以用手机下一个弹键盘的APP,边弹跟着唱。上次还有同学问我:“老师,你是怎么练会12个调音阶的呀?”那还能有什么方法呀!就是从小我的老师让我这个星期弹A大调,弹一星期;下星期老师让弹D大调,又弹一星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这次讲练固定耳,肯定又会有同学觉得:“老师,这样练习量好大,好麻烦,要付出好多精力啊。”我想说,你想收获,你总得付出,对吧?你想当一个职业的、专业的音乐人,你还不想付出,嫌麻烦,你想想能行不?我还希望我弹吉他能像我老公那么厉害呢,但我总不能奢望一觉醒来我就美梦成真了吧?我刚才举了我老公刘玥从“首调耳”转“固定耳”?的例子,对吧?他当时就是花了很大力气,天天就是死磕,磕着磕着就会越来越熟,就是这样。你想想你听见你爸你妈从房间外面走过的脚步声,能听出来是你爸还是你妈来,为什么?因为你熟悉这个声音啊。然后家里如果来了一个新的客人,穿一双新的拖鞋,你就不知道那声音是谁。对不对?所以希望同学们,如果想要训练自己有固定音高的话,可以按照我这套方法练,一定要多练!另外,我的和声课已经开课啦,这套课程和我的书同名,都是:《实用和声学:古典、流行、爵士和声攻略》,想了解古典、流行、爵士和声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