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辽篮输在了“细节”,那么,杜锋指导...

【都说辽篮输在了“细节”,那么,杜锋指导的“细节”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1.第三场决胜局的加时赛突然变阵:
广东真正的五号位只有苏伟,但是苏伟进攻端的属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防守端也主要是来消耗大韩的。如果说,辽宁常规赛末段签约泰勒,是为了季后赛限制新疆的双塔,那么,三年前,杜锋用高薪召回苏伟,就是为了季后赛对付大韩。这笔买卖的确看似不划算,但是真的起了大作用,超值。

杜锋常规时间擅长使用一大四小,或是阿日甚至是周鹏顶到五号位的五小阵容,张镇麟补篮扳平比分,双方进入加时,杜锋罕见的没有责怪球员保护篮板不利,反而谜之一笑,充满自信。果然,加时赛突然变阵,一小四大,拼抢前场篮板,三个回合的进攻,通过前场篮板,变成了六七次进攻机会,广东领先6分,锁定胜局。

这就是杜锋的临场指挥能力,对细节的观察能力,辽宁一定会上一大四小,三后卫和张镇麟以及韩德君,这甚至都不用猜,杜锋一次变阵,直接打懵对手,将总冠军奖杯带回家。

2.利用辽宁轮换选择进攻方式:
三场总决赛,都有一个细节,大韩在内线时,广东球员避免进入内线与大韩对抗,利用中距离、三分球、更加灵活的跑位攻击篮筐。

只要大韩一下场休息,上朱荣振打五号位,广东利用阿日和二飞硬打小朱,小朱确实有一定的护筐能力,也做得不错,但是对抗相比广东几个锋线摇摆人还是差了一些。

杨鸣也尝试过让付豪打五号位,付豪在进攻端表现的很好,但是防守端频繁被广东的突破手造杀伤,防守效果并不理想。

3.切断大韩接球线路,限制大韩发挥:
杜锋观看了两场辽宁与浙江的半决赛,大韩在内线的优势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到了总决赛,杜锋针对大韩做了一些列的防守策略。

以往的辽宁队比赛,大韩和郭艾伦以及赵继伟的连线,是辽宁的进攻利器,大韩得分上双很轻松,基本不怎么需要背身单打这种传统进攻方式。但是在总决赛赛场上,杜锋的策略是,用尽一切办法不让大韩接球,不让大韩跑出空位。

大韩接球背身单打,苏伟顶,阿日补防,或者是阿日顶,二飞和周鹏补防,用尽一切办法,让大韩远离篮筐,大韩总决赛场均10分,进攻效率极低。

4.“封锁”半决赛核心赵继伟:
辽宁2:0横扫浙江,赵继伟的表现功不可没,到了总决赛,遭到了赵睿和胡明轩的严防死守,而这两个人要比浙江后卫的防守能力强了一个档次。身高劣势让其投篮难以出手,停球就包夹也让其把球传出去都比较费劲。

赵继伟三场比赛,一共送出16分16助攻,除了那个扳平比分的三分球,其他时间的表现,被杜锋的战术控制的死死的。

5.战术分析团队是广东制胜的法宝:
总决赛结束后,广东一方曝出了辽宁34套进攻方案,这也间接认可了辽篮教练组的执教能力以及球员的战术执行能力,因为本次总决赛是广东11个总冠军来的最艰难的一个,能获得对手的认可,也算是对失败一方的一种安慰吧!

广东赢在了大数据上,什么是大数据?广东为什么能将辽宁的战术限制的死死的。那是因为战术分析团队已经将辽宁的每一名球员分析的明明白白了。

比如大韩跑位,喜欢往哪跑,在哪个位置接球概率最大,广东球员先把位置占了。大韩单打,习惯先迈哪只脚,习惯走左边还是右边,广东球员早就在那卡你位了。

比如郭艾伦,习惯突破走左路还是右路,包括常规突破路线都被拿捏的死死的,至少两个人堵在你的突破路线上。郭艾伦突破传球,习惯往哪个方向传球,早就有人预先埋伏在传球路线上了。

赵继伟、弗格、甚至是梅奥,之所以发挥不够出色,都与这个“大数据”有一定关系。至于付豪和张镇麟等人,发挥出色,应该也与“大数据”当中数据量太少有一定关系。

总结:
从球员的个人能力来综合球队能力,辽宁确实略胜广东一筹,但是篮球打的是一个整体,广东在这方面显然做得更好,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到位。

三场总决赛,辽宁虽然只输了一个加时,但是仔细回想一下,辽宁一直都被广东牵着鼻子走,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赵继伟的三分球扳平比分、郭艾伦托着整支球队紧咬着比分、张镇麟的补篮扳平比分,都是辽宁球员个人能力的体现。

不要觉得三局两胜,广东侥幸死里逃生,作为辽宁球迷,我依然觉得七局四胜,实力五五开,但还是广东赢球概率更大一些。

三连冠,让广东再次建立了王朝,辽宁想要击败广东,最关键的不是补强阵容,而是如何在细节方面做得更好,细节是细化到每一个回合的攻防转换,以及每一名球员的技术特点,甚至每一名对手球员的技术特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