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三十八 北魏郦道元

(0)

相关推荐

  • 《水经注》里的湘江(二)---《水经.湘水注》略考

    B △又东北过洮阳县东. 洮水出县西南大山,东北迳其县南,即洮水以立称矣.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定王子靖侯狗彘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洮治也.其水东流注于湘水. 洮阳县,洮阳城址位于广西全州县永岁乡大塘村 ...

  • 《水经注》里的资江----《水经.资水注》略考

    卷三十八 ○资水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东北迳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岨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 ...

  • 《水经注》里的漓江---《水经.漓水注》略考

    ○漓水 △漓水亦出阳海山. 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湘.漓之间,陆地广百馀步,谓之始安峤,峤即越城峤也.峤水自峤之阳,南流注漓,名曰始安水.故庾仲初之赋<扬都>云:判五岭而分流者也. 阳 ...

  • 再辩蒋琬故里究竟在哪之十一:在零陵区(三国时泉陵县)吗

    第四章 蒋琬故里辩 一.零陵区(三国时泉陵县)辩 认为琬公是永州零陵区人.其主要依据是<零陵县志>将蒋琬列为人物传第一人.零陵区水口山镇西楼村石角崽被认为是琬公故里,且有<石角古瓷记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三)---《水经.湘水注》略考

    C 湘水又东北与应水合,水出邵陵县历山,崖登险阻,峻崿万寻,澄渊湛于下,应水涌于上.东南流迳应阳县南,晋分观阳县立,盖即应水为名也. 应水,湘江支流.又名紫溪河.在湘桂边界.源出越城岭山脉海拔1882 ...

  • 雨后斜阳说九嶷——舜帝葬地探秘

    雨后皇华岭的山色显得更加苍黑,雨后的皇华岭白雾如丝,从山谷中升起,在山风的吹动下慢慢地飘逸.形成一道美丽的山雾风光.为有小庐山之称的皇华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时:在全州新区的二妃庙后面的山坡上 ...

  • 《水经注》卷十八 北魏郦道元

    卷十八 译文 又东过武功县北,渭水于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水出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径五丈原东.诸葛亮<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余.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也.是以诸 ...

  • 《水经注》卷三十九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三十九  北魏郦道元 卷三十九 译文 洭水出桂阳县卢聚,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径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 ...

  • 《水经注》卷三十六 北魏郦道元

    译文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 县故青衣羌国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来归.汉武帝天汉四年,罢沈黎郡,分两部都尉,一治青衣,主汉民.公孙述之有蜀也, ...

  • ​《水经注》卷三十五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三十五  北魏郦道元 卷三十五 译文 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 江水左迤为中夏水,右则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世谓之江曲者也. 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入焉 ...

  • ​《水经注》卷三十四 北魏郦道元

    卷三十四 译文 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 江水自关,东径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东上皆其域也. 又东过巫县南 ...

  • ​《水经注》卷三十二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三十二  北魏郦道元 卷三十二 译文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 ...

  • ​《水经注》卷二十八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二十八  北魏郦道元 卷二十八 译文 沔水又东过堵阳县,堵水出自上粉县,北流注之. 堵水出建平郡界故亭谷,东历新城郡.郡,故汉中之房陵县也.世祖建武元年,封邓晨为侯国.汉末以为 ...

  • 水经注·卷三十八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东北径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代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 ...

  • ​《水经注》卷二十七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二十七  北魏郦道元 卷二十七 译文 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口,沔水一名沮水.阚駰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受名焉. 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东南流,入沮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