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一院介入治疗科——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赵本山突发脑溢血、李小龙意外猝死、意大利球员莫罗西尼球场身亡……在这些名人之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低调而凶恶的杀手——颅内动脉瘤。该病有“深埋脑中的不定时炸弹”之称,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极高,第一次破裂,死亡率达35%;如果不接受手术治疗,极易发生第二次及第三次破裂,再次出血死亡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它不是一种肿瘤,而是脑动脉壁的局部异常膨出,通俗的比喻,就像血管壁上吹起来一个气泡,里面充满了动脉血,一旦破裂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残废以及死亡率很高。据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后,10%-15%的患者会因为来不及抢救而在入院前死亡。根据我国文献统计显示,我国患颅内动脉瘤的人数约为1.5~7千万人!当然,并不是每个颅内动脉瘤都会破裂,在患病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病率十万分之五至十。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开颅夹闭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2002年发表的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ISAT)结果发现,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相比能够降低残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由此确立了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地位。近10余年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修饰弹簧圈、辅助球囊、颅内动脉瘤治疗专用支架以及血流导向装置等的出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更为确切。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已有十五年的历史,2014年被国家卫计委认定为国家级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目前科室拥有床位40余张,年手术量超过2000台,开展的临床总病例数数万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达国内先进水平。

病例介绍

男,56岁,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来院,查体:颈强直,Kernig征阳性,Brudzinski征阳性,Hunt-Hess分级 II级。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示: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大小约2.9*4.5mm,形态欠规则,可见子瘤,相对宽颈。

Enterprise 4.5-22 mm支架辅助辅助,弹簧圈2枚栓塞动脉瘤

术程顺利,术后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支架位置形态良好,载瘤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流通畅

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术后3个月造影复查,动脉瘤完全栓塞,支架及远端分支血流通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以精湛的医术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