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傅中望专栏 | 中望@挪用空间馆Like系列展(一)

(0)

相关推荐

  • 2019展剧总结

    仅以此篇作为2019年展剧活动总结,望2020再接再厉,加上照片. 2019.01 多重叙事:张晓刚 合美术馆 2019.01 因彼而行--周褐褐个展 合美术馆 2019.01 沈爱其水墨艺术展 东湖 ...

  •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开幕:指向未来的雕塑力量

    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展相关信息:展览时间:2019-12-27 15:30展览机构: 湖北美术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展览地址: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展览现场合影中国雕塑 ...

  • 与葛宇路回到武汉

    导筒将针对老账号的资料与文章进行整理并重新发布 推出「拾遗」系列 如果你有特别希望我们复原的文章请在文末留言 短兵 短片是大部分导演最初开始电影创作时会选择的形式,面对创作方式日趋自由化,题材越发多元 ...

  • @武汉2021 陈淑霞

    展览:@武汉2021 陈淑霞 主办:湖北美术馆 地点:湖北美术馆1-3号展厅 开幕时间:2021年10月16日下午16:30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 策 展 人:冀少峰 艺术总监:傅中望 展 ...

  • 2020展剧总结

    2020展剧总结

  • [黄石文坛] 佟炳文的随笔《武汉印记》

    武昌站 武昌火车站.君未见,凡火车站均为地名加一个"站"字,凡汽车站除地名外均在"站"前加两个字"客运". 1954年初,襁褓中的我,随父母 ...

  • 湖北武汉---东湖之滨的伟人故居

    武汉市武昌区毛泽东故居和东湖宾馆 时光如白驹过隙,倏忽又是一年,忆起去年的九月,参加过一场同事女儿的婚礼,地点选在东湖宾馆. 这一片地方一直带有神秘色彩,如果不是参加婚礼,我们很难找到机会进入. 在新 ...

  • 游黄鹤楼、博物馆、美术馆感受艺术之美

    年前天气预报就说过年武汉会下雨,今天武汉又回到寒风冷雨的冬天模式,这天气本不想出门,户外活动非常不适合,但大过年的,还是出去转转吧. 黄鹤楼是今天第一站,雨中登楼,体会一下烟雨朦胧惟余茫茫的意境,楼下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傅中望:得智慧者得自在

    ▲ 内容提要: 傅中望是中国当代雕塑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标志性人物.傅中望的创作最早从直觉进入,中间经过多个能量转换和上升的阶段."楔子"是傅中望艺术语言的一次简化和纯化,也是傅中望 ...

  • 『雕塑头条』傅中望丨中国美协第三届雕塑艺委会成员专栏

    ▲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傅中望 2018年12月1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中国美协分党组 ...

  • 『雕塑头条』傅中望丨遐·览——第12届中韩雕塑交流展

    ▲ "遐·览--第 12 届中韩雕塑交流展"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此次展览除广州本地作品外采用线上展览的形式.疫情给人员往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当代雕塑中的女性空间

    ▲ 雕塑一向被认为是个力气活.文艺复习时期,达芬奇就揶揄雕塑家,说他们汗流夹背,满身泥污,简直不能算作艺术家.在中国雕塑的历史上,女性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纪录,即使在现.当代艺术中,雕塑界的女性艺术家的人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呼唤“佛教造像学”

    ▲ 呼唤"佛教造像学"                            --序<石胎灵躯>   拿到天津美术学院黄文智博士<石胎灵躯>的书稿,我第一时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公共艺术的观念

    ▲ 一般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1)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使用,大约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共艺术在中国最常见的使用办法,就像过去人们对待前代的 ...

  • 『雕塑头条』傅维安丨滴水湖中国名家主题雕塑园雕塑家

    ▲       滴水湖中国名家主题雕塑园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环湖景观带内,由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实施建设,于2020年8月19日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之际正式向公众开放.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吕品昌的泥痕火迹

    ▲ 内容提要: 吕品昌兼有陶艺家和雕塑家的双重身份,这意味着他要同时面对陶艺的问题和雕塑的问题,他有压力也有优势.近四十年来,吕品昌艺术的泥痕火迹恰好和中国当代艺术不断拓展边界,打破门类界限的发展轨迹 ...

  • 『雕塑头条』孙振华专栏丨非典型公共艺术

    ▲ 内容提要: 公共艺术概念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不长,它与中国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教育尚处在初步的磨合阶段,它离一门成熟的学科,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公共艺术的学科目前只能是"非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