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应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妊娠期反复发热验案一则 --马氏妇科

郑慧君

初诊:2019年2月22日。徐某某,28岁。因“孕7月余,反复发热2月”至我院门诊就诊。

患者近2月余来不明原因反复发热,至今已经发热4次,最高体温达40,伴有腰痛,曾在外院予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仍有反复,末次发热时间为1月末。患者平素时感身冷不适,胃纳一般,夜寐安,大便秘结,小便调。既往体健。生育史:1-0-0-1(剖)。2月21日B超检查提示:宫内孕,单活胎,胎儿颈部见W型压迹,胎儿冠状静脉扩张。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中医诊断:妊娠发热。(气虚型)。

治则:甘温除热。

方药:生黄芪10g  太子参12g  防风6g  荆芥5g  羌活5g  苍术10g  白芷5g  藁本5g  炙甘草5g,5剂。

二诊:2019年2月28日。服药期间体温正常,自觉身体温暖,易饱易饥感,舌脉同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改生黄芪为12g,加白术10g,7剂。

三诊:2019年3月7日。近期均未发热,身上温暖,时有易饱易饥感,舌脉同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炒薏苡仁15g,7剂。

四诊:2019年3月14日。无发热,诸症除,舌脉同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7剂。

按语:甘温除热法是指运用甘温药物为主的治疗内伤发热的方法,《内经》谓:“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 ”,此论为后世医家治虚热使用温热之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开创了甘温除热法的先河。金代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正式提出了“甘温除热法”。甘温除热法所治之“热”,多因内伤久病、阴阳失调,或因阳虚阴盛,阴盛格阳,虚阳浮越而热;或因精血内虚,阴不敛阳,虚阳外越而热。本案中妇人平素时感身冷,禀赋素弱,血气不足,现孕7月余,孕后精血下聚养胎,血衰则气少,其气益虚,加之多次运用抗生素中伤原本虚弱的脾胃,营卫阴阳失调,遂致反复发热。方中生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太子参、炙甘草补气健脾为臣,李东垣指出“黄芪、甘草、人参,已 (以)上三味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本经》称荆芥“主寒热”,治疗经期、妊娠或产后发热,常与防风、白芷、羌活、苍术配伍以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同时白芷还可治疗便秘,《杨氏家藏方》中的通秘散就由一味白芷配蜂蜜而成。藁本味辛,性温,可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疗气虚发热,常与生黄芪、党参等配伍。二诊药后患者自觉身上温暖,再无发热,马老师乘胜追击,黄芪加量至12g补气升阳,白术健脾益气。三诊患者易饱易饥感仍存,加用炒薏苡仁健脾利湿。四诊患者诸症除,守原方以巩固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