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妊娠夜间发热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董南希

初诊:2020年1月22日。王某某,25岁。因妊娠“夜间发热2天”就诊。

现孕6周,5天前出现咽痛,现流绿色脓涕,咽痛,无咳嗽。近2天夜间发热,体温最高38,无畏寒,白天无发热。左侧鼻腔干痛,连及左耳。今晨干呕,上腹痛,连续水泻5次,胃脘胀,食欲不佳,夜寐一般。平素无腹痛,无阴道出血。既往史:否认肝炎,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等病史。个人史:生育史:1-0-1-1。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妊娠发热,腹泻。

治法:燥湿利水,退热止泻。

方药:胃苓汤合黄芩汤加味。

炒苍术9g  厚朴10g  陈皮9g  炙甘草6g  猪苓10g  茯苓10g  泽泻10g  炒白术10g   桂枝6g  炒黄芩10g  炒白芍10g  柴胡10g  神曲10g  大枣5个,1剂。

二诊:2020年1月23日。腹泻止,发热退,鼻腔疼痛消失。

按语:胃苓汤为五苓散合平胃散。其温脾,平胃,利水。燥湿行气与温阳利水并行,化太阳之气,健失运之脾。故可治疗水泻,湿去泻止而不伤正气。陈皮、苍术、厚朴燥湿行气;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而实大便;炒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肌退热,又温阳化气;加上柴胡有解表退热的作用,《本草分经》称柴胡为“胆经表药”患者白天不发热,夜间发热,即“寒热往来”,一侧鼻腔干痛,连及左耳,肝胆之经循行于耳,故柴胡之属也。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故与黄芩相配则使热退。《伤寒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患者仍有鼻涕,而其色绿质稠,尚未发展为咳嗽,仅轻微夜间发热,乃太阳证未去,阳明热未至,此为太阳少阳合病也。黄芩汤中有黄芩、芍药、甘草和大枣。黄芩苦寒清热,厚肠止利,芍药酸收而养阴,故此方又可以治疗湿热引起的下利。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黄芩汤可治疗肺热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和大肠热引起的腹泻。再加神曲,既消隔宿停留胃内之食,又可止泻。方证对应,一剂即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