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就”这一个字!
《太极拳论》第三句:“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字面意思不复杂,但其中有一个字容易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首先我们要知道,整篇《太极拳论》所描述的情形,不是一个人应该怎么练太极拳套路,而是在讲如何运用太极原理战胜对手。因此,所有字句的意思,都是围绕这个情景去展开的。
“无过不及”,应该是从“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变化过来的。理解成“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够”,是一种平衡的状态。这里与前面“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相呼应,“分”容易过头,“合”容易不够——当然,反过来也有可能。
重点在后半句。
关于“随曲就伸”的解释,大家可以网上搜一搜,应该能找到这种说法:“曲是规律,伸是变化”。但这个解释太大了,结合原文显得牵强、生硬、玄乎。因此值得商榷。
这四个字当中,“曲”与“伸”相对应,意思上跟今天没有太大差别,而且呼应前半句中的“过”与“不及”。“曲”和“伸”都容易“过”或“不及”。“随”也好懂,跟随、顺从之意。
问题在“就”这个字。
如果按照今天的意思理解成“就要”,那这后半句的意思就成了“曲折之后就要伸展开去”,乍一听好像是对的,而且还挺顺。
但古汉语中的“就”,似乎没有“就要”之意(未经考证,可能不对,请指正,此处仅仅是为了说明这个字的原文含义)。
“就”在这个语境中,应该还是“随”的意思,只是换了个字去表达。所以,“随曲就伸”解释为“顺着(对方)曲折,随着(对方)伸展”会不会更合理呢。
读后有感,欢迎 留言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