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煜达 | 滇铜、汉铜与清代中期的汉口铜市场

(0)

相关推荐

  • 老行当 | 盐行 “百味之首”的兴盛与衰落

    盐是"百味之首",不仅能给食物提供基础味道,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钡.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物质.根据不同来源,食盐分为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岩盐.土盐等.盐起源于我国五 ...

  • 云南铜业营收蝉联上市滇企首位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厂房 供图 云南网讯(记者 杨建华)近日,A股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发布完毕,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882.39亿元的营业收入蝉联上市滇企首位.同时,在东方财富研究中心发布的202 ...

  • 罕见军机处文件:行书抄写的奏折录副

    111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折录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奏折录副系官员奏折经皇帝批示后,递交军机处,以行草书体抄录的副本,属于备供日后查阅或交相关部门办理的文件.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 ...

  • 御批奏折《陕西巡抚请安折》

    御批奏折<陕西巡抚请安折>,京城马氏听境斋藏,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奏折本体展开245×430mm,折叠后245×105mm,具体不清楚是由哪一任陕西巡抚上奏"奏恭请皇上万安&q ...

  • 金沙江河道开浚往事

    280年前,即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张允随正率领数十万工匠开浚金沙江水道,取得了初步战果.其一期工程,金沙江自小江口至永善金沙厂的航道即将畅通,一步步朝着胜利目标迈进,张总督十分 ...

  • 杨煜达 | 吴大勋事迹与《滇南闻见录》的史料价值

    云南僻处边疆,文献缺乏,自古以来,内陆人来云南留下的笔记.游记,就成为我们研究云南历史的宝贵材料.在清代,有不少人或为宦,或流寓,来滇留下了记载.如刘崑<南中杂说>.同揆<洱海丛谈& ...

  • 杨煜达 | 千古演绎的辉煌征程——诸葛亮南征

    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流传着诸葛亮的故事.如傣族,传说其特有的竹楼就是仿诸葛亮的帽子而建造的:布依族,其"三月三""闹水节",也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兴起的.云南为 ...

  • 五代十国 南汉·飞龙进宝光背大型铜权钱孤品

    五代十国 南汉·飞龙进宝光背大型铜权钱孤品.直径9.3厘米,南汉高祖刘龚乾亨年(公元942年)铸造. 五代十国 南汉·飞龙进宝光背大型铜权钱孤品.直径9.3厘米,南汉高祖刘龚乾亨年(公元942年)铸造 ...

  • 铜汉庄的故事(三)

    当天的晚饭就是用冯家姐妹挖来的野菜做的菜团子,就着自家腌制的几色咸菜和过年没舍得吃的几块咸肉,喝着用野菜做成的玉米粥,王大胆吃的津津有味.他借住的这家主人名叫冯守祖,他媳妇在讨荒来的当年就得病死了,现 ...

  • 铜汉庄的故事(二)

    明朝末年,饱受战乱之苦的王大胆,只身辗转流落到山东.在路上他听说沂州地界的铜井地势险要.物产丰富且盛产黄金,是一方安居乐业的风水宝地,就打定主意到这里讨生活.王大胆来到铜井一带,听说铜井东边有个穷汉庄 ...

  • 铜汉庄的故事

    位于沂南县铜井镇驻地东南4公里处的铜汉庄村,原名穷汉庄.冯氏一族在明末流落到此地,房无半间,地无一厘,靠看护高家坟茔为生,人称穷汉庄.后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冯家嫌穷汉庄村名不雅,又因铜井盛产铜.金, ...

  • 铜汉庄的高家祖林

    在明朝的崇祯皇帝之前,高家就出过两位驸马,一位进士,家族进入第一次鼎盛时期. 这高氏家族的祖林墓地就在沂南县铜井镇的铜汉庄家东,虽然风水很好,但曾一度缺水. 在明崇祯1641年,高督堂省亲回京以寨子河 ...

  • 铜汉庄的老人们领到孝心大红包和孝心礼品了(爱心募捐时行中)!

    6月9日下午,铜井镇铜汉庄村(新王后村二组)的办公室前热闹非常,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们在这里领到了孝心大红包和孝心礼品,孝心礼品是每人一床夏凉被.一袋化肥. 铜汉庄村共有70岁以上老年人42人,其中2 ...

  • 清代乾隆款 老铜胎掐丝珐琅彩佛前五供

    ·五供是我国民间祭祀用来盛放贡品的五件器皿,又称泰山五供.佛前五供. 具体有香炉一只.烛台与花觚各一对,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称五供. 摆放于宗祠庙宇,祭奠先祖(或信徒供奉神.佛)用来安放香.花.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