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治妇科病验案汇编#

【原文】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

【组成】
桂枝 茯苓 桃仁 丹皮 赤芍 各等分。

【煎服】
研细,蜜丸。每丸10克,一日二次。或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约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

【功效主治】
癥病下血,少腹疼痛,崩漏。

【加减】
1.便秘者,加大黄。、
2. 肝郁者,加柴胡、香附。
3.气血虚弱者,加当归、黄芪。
4.有癥块者,加三棱、莪术。
5. 痛甚者,加灵脂、没药^

【禁忌】
1.妊娠行经(盛胎)者,忌之。
2. 出血无腹痛者,忌之。 、
3. 腹痛喜按压者忌之。

【类方】
1.胶艾汤:同可治妊娠腹痛下血。不同者,胶艾汤证属冲任虚弱,难以摄血,腹虽痛而不甚,绝无拒按也。
2. 温经汤:同可治腹痛、崩漏。所异者,温经汤证以冲任虚弱为主,寒凝血瘀次之,呈寒热相兼者。
3. 桃仁承气汤:同属活血化瘀之方。不同者,桃仁承气汤证较急较重,宜于需攻下以治者。
4. 当归芍药散:同可治腹痛。不同者,当归芍药散证属肝脾不和,血虚湿盛,绝无疼痛拒按之腹证。

【临床运用】
1.妇人小产,下血甚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或胎上抢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动胎气,下血不止,胎尚未损,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妇人良方》)
2.作汤剂可催生,候产妇腹痛,见胞浆已下,水煎热服。(《济阴纲目》)
3.妇女月经困难,或停经腹胀痛,或产后恶露停潴,难产,或胞衣不下,或死胎不下。(《金匮要略译释》)
4.宫外孕。(《山东医刊》1966;3:15)
5.前列腺肥大。伴小腹急痛,尿闭,舌苔薄白,脉沉弦。(《新中医》1978;6:23)
2. 小儿夜间发热(因惊所致)。(《治验回忆录》)
7.经期综合征;习惯性流产;子宫外孕,子宫恢复不全;子宫肌瘤;盆腔炎;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肿物;腰痛;支气管哮喘;肾炎顽固性腹水;尿潴留;头颅震颤;甲状腺肿大等。(《中成药研究》1982;9:39)
8.多囊肾。伴浮肿,形寒肢冷,腰背、腹痛,肾区拒按,舌偏暗,有瘀点,脉沉弦迟。(《当代医家论经方》)

【浅议】
化瘀消癥之方,临床运用以小腹痛胀拒按,漏下色暗夹块,脉象沉弦为目标。

条文所述癥痼,即子宫肌瘤或盆腔包块也。素有癥病而怀孕,出现下血不止,血紫暗杂块,小腹疼痛者,癥之为病也,须去癥以安胎。考癥之成,为气滞血瘀,或经期遇冷、寒凝血滞,或力小任重,络脉损伤,瘀结日久而成。其形成以渐,故需以丸缓图。徐忠可谓:“癥不碍胎,其结原微,故以渐磨之。”临床观察,有癥妊娠下血甚为少见,而妊娠下血因瘀者屡见不鲜。医者拘于先兆流产宜补宜固之说,且逐瘀药多在妊娠禁用之列,故投胶艾汤、泰山磐石饮、寿胎丸等方,落入补益冲任,止血安胎之巢臼,以其不能相体论治,随证选方,获效殊难。王清任制少腹逐瘀汤,号称种子安胎第一方,实师仲圣也。仲圣创桂枝茯苓丸,消癥逐瘀,开妊娠逐瘀之先河,遵《素问》有故无殒也。癥下瘀净,其胎自安。用药前须借助超声诊断,若胎心影像消失,保胎之治则转为下死胎,投鼠不须忌器,然应与患者讲明,庶免发生误会。

桂枝茯苓丸用于少腹疼痛者最多,不论痛经、闭经、崩漏,抑或今之附件炎、盆腔炎、盆腔包块及人流后。凡少腹疼痛拒按,或行走震动腹痛,或持重即腹痛者,多有牵及腰骶疼痛,经行不畅,量少,色黑有块,阵下阵止,血下痛减,及面晦黯不华,目胞泛青,黄褐斑,舌质暗或有瘀斑,脉象沉弦涩等症状。腹诊下腹腹肌挛急(以左侧明显),按之疼痛,或有肿块,或肌肤甲错,皆可投本方以治。要之,寒凝血瘀始终为的。服后瘀血化,气血和,则腹痛者止,闭经者汛,漏下者净,不妊者孕。临床使用须据症加减,若口苦、苔黄,脉象滑数,带下稠秽者,加大黄、甘草;少腹不温,口不干不苦,舌淡、脉缓者,加吴萸、附子;经前小腹、乳房、两胁胀痛,喜叹息,脉沉弦者,加柴胡、紫苏;漏下淋漓不止,加大黄、三七;出血曰久,脉象细弱者,加党参、黄芪;腹诊少腹有索状物,或B超提示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牡蛎;恶露不下、不净者,加益母草。虽有瘀血去、新血生之说,然仍须补益气血、填充冲任。故瘀净痛止后,归脾丸,六味地黄丸为余所喜用。

瘀血之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至真要大论》有“疏其血气、令气调达”,“留者攻之”,“血实者宜决之”之论,何以攻决?首辨虚实,实者宜攻决,虚则补气逐瘀或补血逐瘀,而不宜一味攻决,否则徒伤正也。桂枝茯苓丸温阳气,通血脉,畅经络,善攻决,虽久服正气无伤。临床运用,不可局限于妇科,凡瘀血内结,气血不虚,需攻需决而又较桃仁承气汤证为轻为缓者,如久治不愈之头痛,牙痛,眼底出血,脑中风,脑手术后,冠心病,高心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前列腺肥大,肝炎胁痛,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等病证,见唇暗舌紫,脉弦涩、腹肌挛急拒按等寒凝血瘀者,本方皆可治之

【桂枝茯苓丸医案】

1. 宫外孕

王某,30岁。停经40余日,因持重用力,致腹痛下血,量多色鲜,注射黄体酮,口服保胎药五日,血不止,遂来门诊。经B超检查,左侧附件有70mmx41mm非均质包块,盆腔少量积液,提示输卵管妊娠。刻下面色略显苍白,爪甲色淡,双眉锁愁,两眼凝怨,舌质淡,苔薄白。少腹隐痛,出血不多,色暗无块。腰困眩晕,神疲乏力。胃纳尚可,口干思饮,大便干,日一行。诊得脉来沉弦,左少腹拒压

脉症相参,此瘀血内结也。输卵管妊娠破裂,多腹痛剧烈,腹腔蓄血,属危急之证。本案病发五日,腹痛已轻,腹腔无蓄血而溢于外者,应为破裂口不大、部位在子宫近端。以其失血不足,故许门诊一试。今已成包块,即《金匮要略》之癥也。治当化瘀下癥,先师李映淮治此证,多袭其父李翰卿法,用张锡纯活络效灵丹加减。本案腹痛不剧,以癥积为主,显然不若桂枝茯苓丸为佳,以其兼见气血亏虚之症,故化癥同时伍以扶正之品。拟:

桂枝10g 茯苓15g 桃仁15g 丹皮10g 赤芍15g 大黄6g 党参15g 每日一剂

连服七日,腹痛、下血均止。遂边上班,边治疗,共服36剂,包块缩减为3.7mmx2.9mm,按之不痛,无任何不适。其间月经潮汛,亦与前无异,改桂枝茯苓丸,早晚各一粒,以缓消之。

2. 盆腔炎

张某,34岁,小腹、腰骶疼痛三月余,某医院B超探测,盆腔积液34mm,诊断为盆腔炎。点滴先锋霉素、甲硝唑一周,疼痛不减,反致恶心胃痛,遂改寻中医。

小腹疼痛呈刺痛、坠胀痛,持重或快走益甚,时夜间可痛醒。带下多,黄稠蚀痛。素经行后期,量不多有血块,经期腹痛、腰痛,经毕25日。胃纳尚可,自输液后饮食不思,口干苦,大便干秘,日一行。望其舌,质暗红,苔白腻。诊其脉,沉滑略数。触其腹,心下、脐下、双少腹拒压

观其脉症,此瘀血、湿热为患也。瘀热结于胞宫,是以小腹、腰骶疼痛,带下黄稠。治当活血化瘀,清利湿热。拟:

桂枝10g 茯苓15g 桃仁15g 丹皮15g 赤芍15g 大黄10g 五剂

二诊:腹痛大减,月经按时而至,未痛经,血量较前多,色暗杂块,恶心止,思饮食,脉舌同前。

守方五剂。

三诊:疼痛止,带减少。腹诊脐下、少腹微有压痛,此瘀血已化,然未尽也,改桂枝茯苓丸治之。

3. 卵巢囊肿

魏某,女,42岁,小腹胀痛年余,劳累则痛甚,休息则痛缓,故不以为意。前日单位体检,超声波提示:左侧附件炎、卵巢囊肿40mmx33mm,遂持体检报告来诊。

体质尚可,胃纳佳,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月经后期,经前、经至一二日小腹疼痛,血量多,色暗有块,行经七八日,今已毕28日。素腰脊疼痛,小腹不温。切其脉,脉象沉弦。诊其腹,脐下悸动,左少腹微有压痛

卵巢囊肿者,癥积也。由血瘀日久而成,其少腹胀痛,经血量多,色暗杂块皆瘀血症也。刻下月经将汛,宜顺其势以逐之。拟桂枝茯等丸改汤加味:

桂枝10g 茯苓15g 桃仁15g 丹皮15g 赤芍15g 三七6g 牡蛎30g 五剂

二诊:经来三日,腹痛减,量较前为少,腰脊仍痛。

上方加川断15g 杜仲15g 五剂

三诊:行经五日即净,少腹痛止,腰痛亦轻。拟:

桂枝茯苓丸,早晚各1丸,连服一月。

四诊:此次月经如期而至,行经四日即止。腹未痛,腰略痛而已。超声波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影像。

4.急性盆腔炎、腹膜炎

苏某,女,40岁,干部。少腹剧痛一日,曾在某医院就诊。经检查,少腹压痛、反跳痛阳性,化验白细胞18x10^9/L,B超:子宫前位,60mmx40mm大小,宫体回声均匀,子宫右后方见25x23mm囊性暗区,左下腹有55mmx37mm非均质性包块,盆腔积液50mm。诊断为急性盆腔炎、腹膜炎。住院七天,白细胞降为10X10^9/L,腹仍痛,B超、包块缩小甚微,大夫欲作腹腔镜检査,彼忧惧不安,邀余出诊。

患者蜷卧于床,转侧不灵,面黄色淡,两颧晦斑,舌淡红,苔白腻。询知腹痛阵阵,痛则欲便,无脓无血,唯后重不已。胃纳一般,口干思饮。素月经先期,量少色鲜,杂块,今已净18日,带下不多。触诊,腹壁微硬,左少腹急结,手不可近,反跳痛呈阳性,切得脉象沉滑数。

脉证分析:虽盆腔积液,压痛、反跳痛俱存,然经毕不足二旬,显非子宫外孕,辨证当属瘀热留滞胞宫。瘀热相结,朋比为奸。速宜活血化瘀,破积消癥,缓则结巢筑穴,若待根深蒂固,则驱之不易,癍消殊难。破积下瘀,桃仁承气汤、桂枝茯苓丸皆可胜任,权衡之,似以桂枝茯苓丸加减为妥::

桂枝10g 茯苓10g 桃仁15g 丹皮10g 赤芍45g 川军6g 三棱10g 莪术10g 没药10g 二剂

二诊:疼痛减轻,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略数,药已中病,守方(减川军)6剂,加消癥丸(自拟方:大黄、桃仁、土元、赤芍、水蛭)12粒,早晚各1粒。

三诊:腹痛止,反跳痛消失,精神大好,活动自如,纳可,大便一日三四行者,消癥丸故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向愈之兆,与日俱增。原方不变,续服七日。

四诊:B超:包块消失。已无不适感,遂上班矣。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桂枝茯苓丸治崩漏案

何某,女,25岁,体形偏胖。2009年4月10日初诊。

本次来月经后淋漓不断二十余天,色黑红,质黏稠,无血块;伴腰痛、便干,无失眠、心烦等症。曾服用云南白药,妇血康等药,未见效果。既往有痛经史。左下腹有压痛,舌苔白腻,脉象弦。处方:

肉桂10g,茯苓15g,丹皮10g,白芍15g,赤芍20g,桃

仁10g,大黄5g,牛膝20g4剂,水煎服。

药后告知,3剂药后即愈。

临证心得:本案采用了《金匮要略》的桂枝茯苓丸,此方是黄师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经常用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痛经等病;体质要求强壮,强调腹诊是关键。本案用方即是据此,因方与体合,证与方合,故收效明显。

【一诊】:患者李某,女18岁,月经提前一周,经来量多,血色紫黑有块,淋漓不断半月未净,小腹疼痛胀。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初潮13岁3/24。

诊断:1.月经不调(提前);2 漏证。

中医辨证:肝郁血热,瘀阻胞宫。治则疏肝泻热,化瘀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桂枝茯苓丸加味。

药物组成:丹皮6g,栀子10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g,阿胶10g,焦艾叶10g,桂枝10g,茯苓10g,丹皮6g,桃仁10g,红花6g,棕榈炭10g,生龙牡各15g,乌贼骨15g。

【二诊】:上方服用7剂后,经血停止,腹痛减轻。乏力,头昏,属于气血不足原方加党参、黄芪、木香、元肉14剂,配合归脾丸治疗二月痊愈。

【按】:

少女月经提前淋漓不断,腹痛,血色紫黑,舌质紫暗,脉涩,属肝郁血热,瘀阻胞宫之漏症。以丹栀逍遥散舒肝解郁调经;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桂枝茯苓丸,活中寓养,消补并用,缓消症块;阿胶、艾叶养血止血;棕炭、生龙牡、乌贼骨涩血而不滞瘀;热盛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则经血漏下不止,故用丹皮、栀子清热凉血。

(注:本文收录在《甘肃医药》杂志2013年10月。 作者:展文国)

桂枝茯苓丸在崩漏中的运用

作者/张胜贵

崩漏是妇科的一个常见病,也是一个难治之症,是指经血非时而下。其实它是一个病两个症,崩与漏的合称。

“崩症'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七篇.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崩。”

《金匮要略》条文中《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赢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急,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桂枝、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

若太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芎䓖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金匮要略》温经汤条文下注煎服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 ”

'漏症'见于《金匮要略》妇人病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说:“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 。 ”

以上这些经文论述了崩漏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

—1—

桂枝茯苓丸治崩漏验案一则

患者罗x,女、52岁、教师,停经半年,复来已两周量多淋漓不净,于2020年3月1日网诊于我(因新冠肺炎疫情,不可外出,全国各地居家全民抗疫)。

停经半年,最近复来已二十天左右不净,第一周量少不畅,第二周量多难净,颜色正常,无腹痛,后期身软乏力,两天前吃'断血流胶囊'和当归调经颗粒稍减。

喜温饮,口粘,晨起口苦,饮食尚可,口气重,上腹胃脘处灼热烧心感,眠差难寐,易醒,神疲,舌淡红,苔白微厚,舌下静脉充盈。

处方

桂枝15g、茯苓20g、桃仁10g

白芍100g、丹皮10g、柴胡10g

生牡蛎30g、胆草10g、乌贼骨30g

大贝10g、阿胶10g(烊化)

七剂。

3月4日晚微信反馈,3月3日早上开始服药,下午月经量明显减少,3月4日只有一小点印在护垫上。

3月10日复诊告知,服药第四天彻底干净,睡眠也好了很多,面色转红。效不更方,继用前方加味以巩固疗效善后。

讨论:

崩漏应是瘀血所致,舌下静脉充盈所示。其病机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流不止。所以承仿《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条文之法用桂枝茯苓丸祛瘀以治其崩漏之症。

柴胡、生牡蛎、龙胆草治其晨起口苦,乌贼骨,大贝以治胃脘灼热烧心之症,阿胶是以血肉有形之品,以养血生血达止血之功,大剂量白芍是王幸福老中医治崩漏的用药经验。白芍有去恶血、生新血且能调血中之气也,大剂量能止崩漏。

—2—

桂枝茯苓丸治崩漏验案二则

患者何x,女48岁,贵州医科大学教授,漏下23天未止,于2020年4月2日就诊于我。

刻诊,月经淋漓已23天不净,大便不畅,舌红微紫少苔,脉沉弱,左寸涩。

处方

桂枝15g、茯苓30g、白芍50g

桃仁10g、丹皮12g、桑叶50g

附片5g、磁石50、僵蚕30g

仙鹤草60g

服此方第三天量明显减少,后仅见护垫上极少咖啡样物式黄带。吃完一周即4月9日彻底干净,且无任何不适表现。

讨论:

本方加桑叶,桑叶清热平肝,祛风,从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来看,用以治疗崩漏颇合病机。

《神农本草经》:主除寒热出汗。

《本草经疏》曰: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

《重庆堂随笔》认为: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用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本草从新》记载有'滋燥、凉血、止血'之功。

《傅青主女科》在《年老血崩》篇中所立加减当归补血汤,方中当归30g、生黄芪30g、三七根末10g、桑叶14片,水煎服。

并曰:“二剂而血少止,四剂不再发”又说桑叶滋肾之阴,又有收敛之妙耳。

《血海太热血崩》篇中的清海丸,药有14味,以蜜为丸,其方中桑叶500g,此方“补阴而无浮动之虑,缩血而无寒凉之苦,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潜移默夺,子宫清凉,而血海自固”。

《琐琐药话》荆芥疗崩漏一般需炒炭入药,似有炭药止血的作用,但桑叶疗崩漏无需炒用,可避炭药固涩凝血之弊,桑叶止血而畅流,用之而无弊端,诚可谓疗崩漏之良品也。

又《神农本草经》,桑叶主除寒热出汗,故知其功可治汗证,汗血同源,所以桑叶有止血治崩漏之妙功奇效。

磁石、附片、僵蚕是我当初治疗崩漏的自拟方,疗效肯定。

—3—

桂枝茯苓丸治崩漏验案三则

周某,女,33岁,月经淋漓难尽1月左右,于2020年3月26日其姐带来我诊治。

刻诊,自述月经量少淋漓难尽一月左右,舌红少苔微干,脉沉细涩,余无不适。

处方

桂枝10g、茯苓30g、白术15g

白芍100g、桃仁10g、丹皮10g

桑叶60g

七剂,每日一剂

2020年4月16日复诊,告之,服上方2天月经漏下之症消失。

—4—

桂枝茯苓丸治崩漏验案四则

薛××,女,42岁,月经淋沥一周不净,于2020年5月15日就诊。

刻诊,本月月经刚净两天即房事,同房后见阴道出血,淋沥一周未净,脉沉涩数,舌淡紫少苔,舌下静脉瘀紫充盈。

处方

桂枝15g、茯苓15g、白芍100g

桃仁10g、丹皮12g、桑叶50g

七剂,一天一剂。

5月18晚微信反馈,服用上方两剂,阴道血出干净,来信反馈以致谢。

—5—

桂枝茯苓丸治崩漏验案五则

王某某,女,29岁,小女儿班主任,小学老师,崩漏2月。于2020年7月1日就诊。

刻诊,自述月经淋沥不净两月,伴见咽痛身软乏力,舌红紫,苔白滑润,脉沉细涩。

处方

桂枝15g、茯苓30g、白芍80g

桃仁10g、丹皮12g、桑叶50g

柴胡30g、黄芩10g、法夏10g

党参12g、桔梗15g、炙甘草10g

生姜3片、大枣6个

七剂,每天一剂。

疗效:服些方三天后月经彻底干净,咽痛消失。

讨论:

经期咽痛,是妇人的特殊时期病变,咽处又属少阳少阴,所以用小柴胡汤加桔梗,又有桔梗甘草汤治咽痛,桂枝茯苓丸加桑叶治崩漏。

—6—

桂枝茯苓丸治崩漏验案六则

张某某,女,52岁,月经崩漏一月不止。于2017年3月1日从六枝特区赶来 请 我诊治。

刻诊,月经淋沥难尽一月,有血块,小腹隐痛,面色苍白,神疲无力,舌 淡 苔白质润,脉沉细涩。

处方

附片3g、僵蚕50g、磁石30g

川连3g、桂枝10g、茯苓30g

白芍20g、丹皮10g、桃仁10g

女贞子20g、旱莲草30g、蒲黄15g

仙鹤草80g、香附10g、黄柏10g

三剂,疗效,服药两天月经量减,5天天彻底干净。

讨论:

附片、僵蚕、磁石是我初期治疗崩漏的自拟方,桂枝茯苓丸祛瘀止崩漏,川连清心之热,心主血,心宁则血自止,女贞子、旱莲草 即二至丸,滋肾水以养肝木不致克脾土,达止腹痛之效, 同时滋阴、清热、凉血加强与蒲黄的止血之功。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有止血补血益气之效,功似人参, 久失血者用之,补而不滞,效不可小视。 香附理气,妇科之专药;黄柏清下焦湿热且坚阴。

—7—

桂枝茯苓丸: 桂枝 茯苓 白芍 桃仁 丹皮各等分。

桂枝:《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关节;补益中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茯苓:《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白芍:《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山谷及丘陵。'

桃仁:《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丹皮:《神农本草经》“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金匮要略》妇人病篇,妇人病篇治疗崩漏的条文有4条条文,桂枝茯苓丸,内补当归建中汤加生地阿胶,旋覆花汤,胶姜汤4个方。

用这方得益于《金匮要略》妇人病篇桂枝茯苓丸的条文和“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流不止 '这一理论。

桂枝茯苓丸是一首平和而有效的活血化瘀方,方中桂枝补益中气,与白芍相伍调和营卫以达补脾胃中焦之气并解肌,脾主肌肉以统血,使其脉中之血不离其经而外溢,脾主升清,不清净之血而不下子宫之道离道泻流于外。

子宫之体纯由肌肉而成,通过桂枝白芍补脾胃,脾主肌肉之理而达健子宫固血之功。

桂枝茯苓丸治疗崩漏(胎膜残留)

王明惠医案:张某,女,28岁,已婚,1985年10月20日就诊。自诉人流后阴道出血,淋漓不止半年余,经用中西药(归脾汤、固冲汤之辈及西药止血之剂)未能根除。西医妇检:胎膜残留。现症:出血黑紫,质稀,时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腰酸困,头晕乏力,面色晦黯,形体消瘦,舌质黯,边有瘀斑,脉沉细涩。

证属瘀血阻络,久致气血亏虚。治宜活血化瘀,佐以益气养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水蛭粉5g(冲),黄芪20g,当归15g,三七粉4g(冲)。3剂后出血量增,伴大量血块,腹痛缓解。守方加阿胶15g,黑地榆20g,去水蛭,又进5剂而血全止,继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之剂以调冲任、益精血,服药3周,精神渐振。随访半年,未复发。(国医论坛1995;(3>:9)

按语:治疗崩漏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法,然塞流之法,内括诸多,脾不统摄,气不摄血者,宜用归脾汤、固冲汤类以益气摄血。若瘀血内阻致血不归经的崩漏,则必当活血化瘀治之。本案由胎膜残留于内,所现脉证多为瘀血之象,故当化瘀通经,以桂枝茯苓丸加味治之。舍此而用归脾、固冲汤类,“实实”之误也、必不效。

张某,女,40岁。初诊日期:2011-4-14

月经淋漓不断10天。

10天前,患者来月经时量大如崩,经服胶艾四物汤加生石膏一剂后,月经如崩消失,后患者没再服药,但月经仍淋漓不断,量较少,颜色较黑,本想几天后就能停止,结果10余天后至今仍有黑色月经流出,故前来诊治。刻下症见:月经淋漓不断,色较黑,量少,眼干,口干渴欲饮水,无口苦,大便调,纳渴,眠差,烦躁,舌红苔白略厚,脉寸略沉,关尺弦滑有力。

患者口干渴欲饮水,大便调,烦躁,舌红苔白略厚,脉滑有力,考虑为里实热之阳明病,可予白虎汤清里热,脉弦滑有力,平素脾气急躁,考虑为少阳病,可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患者淋漓不断,色较黑,考虑里实热迫血行,挟有瘀血所致,故可合上桂枝茯苓丸活血祛瘀;眼干,可加一味菊花清头目之热。眠差,加生龙牡镇静安神。

处方: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白虎汤、菊花、生龙牡:

柴胡15,黄芩10,清半夏10,生甘草6,党参10,生姜3片,大枣3枚,桂枝10,茯苓30,桃仁15,白芍20,丹皮15,知母30,生石膏30,菊花30,生龙牡各30.。7剂,水煎服,日一剂。

结果:患者服完3剂后口干渴欲饮水已较前明显好转,月经淋漓已经停止,睡眠好转,继服4剂,诸症好转,病告痊愈。

(0)

相关推荐

  • 子宫肌瘤治疗医案二例

    子宫肌瘤治疗医案二例

  • 脱胎换骨方——桂枝茯苓丸

    以前有一个老爷子,他有一个方子,就说你吃了他的方子这辈子不可能有孩子. 它还没有达到那么厉害的效果. 但是它几乎已经靠近那个边缘,所以老师把它称之为脱胎换骨方.古人认为这是专门下死胎的方子,但是如果重 ...

  • 桂枝茯苓丸治妇科病验案汇编

    [原文]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金 ...

  • 小经方,治大病,25个经典小方验案汇编 – 经方派

    简便效廉,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的特色,简者,处方之简练也!然而时下很多中医因各种因素,早习惯了开大处方,一张处方下来,洋洋洒洒二三十味药,更有甚者一面处方尚不尽兴,另起一面!开了多少味药,自己都数不过来 ...

  • 小经方,治大病,25个经典小方验案汇编

     简便效廉,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的特色,简者,处方之简练也!然而时下很多中医因各种因素,早习惯了开大处方,一张处方下来,洋洋洒洒二三十味药,更有甚者一面处方尚不尽兴,另起一面!开了多少味药,自己都数不过 ...

  • 治小儿感冒验案

    时间:2021-04-2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刘堂超 患儿4岁,发热1天,体温37.3℃,伴流涕.轻微咳嗽,无咳痰,双扁桃体无肿大,食欲差,大便3天未解,小便黄,舌尖红,苔白中厚,脉数.听 ...

  • 肾着汤治泄泻验案

    患者陈某某,男,49岁.2016年8月6日初诊.主诉:腹泻反复发作20余年.遇冷加重,日行3~4次,便质稀溏,未见完谷不化,未见黏液脓血,未见赤白黏冻,无里急后重感,常感周身困重,腰部冷痛不适,时有鼻 ...

  • 中药治带状疱疹验案6则

    案一:谢某,女,27岁.患带状疱疹.疱疹面积不大,发病2~3天.颜色鲜红疼痛,口干口苦心中烦热. 辨证:肝经湿热. 方用:龙胆泻肝汤. 药用:黄芩15g,龙胆草15g,木通10g,栀子15g,当归10 ...

  • 经方治痹症验案举隅

    麻黄加术汤治风痹 刘某,女,40岁,1993年11月30日诊.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年余,初起未注意,后逐渐加重,近来因天气寒冷,病情加重.血沉38mm/h,抗"O"833u,类风湿因 ...

  • 王氏连朴饮治慢性胃炎验案

    分享于2014-11-04 05:12 王氏连朴饮治慢性胃炎验案辩证准确.应用恰当.效若捊鼓. 主证 口干苦进食后腹胀伴暖气.反酸时有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小便色黄大便调.祝某男 34岁 ...

  • 治下肢水肿验案

    病例:患者,男,70 岁.自诉多年来双下肢踝关节部位水肿.按之凹陷,秋冬季更甚.有7年高血压病史,最高为 180/110毫米汞柱.面色无华,眠差多梦,腰酸尿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此为脾肾阳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