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男生女性化”被骂惨:培养阳刚之气,也能算歧视吗?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1

万万没想到,一个中规中矩的官方回复,居然在昨天上热搜了。
没错,就是那个“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霸屏热搜一整天,收获了7.1亿阅读量。
本来嘛,一个跟教育有关的话题,上热搜挺好的,起码不再是明星出轨、生娃了,然而不美好的地方在于,上热搜的原因,居然又是和男女对立有关,更惨的是,教育部还被骂了。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某些政协委员提出了一个名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提案的具体内容这里不详细展开了,和前几年引起争议防止男生“娘炮”化那一套是一样的。而根据程序,教育部要对提案进行回复,所以教育部就回复了。
结果倒好,始作俑者政协没有被骂,中规中矩回复的教育部被网友喷得狗血淋头。
原回复很长,我就不贴了,感兴趣的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在教育部官网查看:
核心思想就一句话:教育部未来将加强体育教师配备,让学生多锻炼身体,同时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由此至终,教育部都没有正面回应“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这个核心问题,甚至连相关字眼都没有,通篇只是在说加强体育锻炼,可以说非常官方,求生欲也是非常的强。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教育部也知道,只要涉及了“男性”、“女性化”之类的字眼,无论怎样回复,都会引战。就像前几年也有官媒提出“反娘炮”之类的话题,结果引起极大争议,最后也不了了之。
只是万万没想到,就如此中规中矩的回复,居然也被狙了,原因就是,在这个长达几千字的回复之中,出现了四个字:阳刚之气
好家伙,这躲在某个角落里的四个字,我把整个回复看了三遍,才终于找出来,结果在凤凰网的报道里,直接把这四个字列成了标题。
结果可想而知,在评论区里,很多不明就里的网友抓住教育部就是一顿喷,什么官方打拳、歧视女性、泼硫酸、家暴、油腻等等,全都出来了。
整整一页的评论区,包括最前排、收获了十几万赞的那些评论,居然连个阅读理解做对了的人都没有,看得我两眼发黑。
估计当初回复的教育部工作人员,此刻已经哭晕在厕所,原来,中国人此刻最需要的不是加强体育,而是加强语文啊。
不是我故意为官方说好话,但有一说一,网友们骂得最多的,无非两个点:
一个是“女性化”,认为刻意反对女性化,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二是“阳刚之气”,认为是对一些天生阴柔的男生的歧视。
但真相是:
一,教育部从头到尾都没说过“女性化”的问题,通篇都是说“学生”,连男生、女生的划分都没有,更不要说歧视女性了;
二,虽然“阳刚之气”四个字是存在,但也要联系上下文,这里的“阳刚之气”,是指男生不许娘娘腔么?是指要多配备体育老师,让学生(不限男女)多锻炼身体啊!
“防止男生女性化”,本就只是一个提案,只是提了意见,并不一定被采纳,教育部回复,也是职责所在,并且回复得非常中肯。
然而,哪怕如此谨慎,也因为区区四个字,被故意曲解、带节奏、骂成筛子,那些不许别人提“阳刚”的人,和那些因为个人审美不同,就歧视“娘炮”的人,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2

“阳刚”是中性词,“娘”也是中性词,只是审美不同,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当你武断地不允许对方的存在的时候,才是错误的。
可惜,如此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不懂。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我们忽略教育部回复中的上下文,单纯来看“阳刚之气”,提倡阳刚之气,是不是歧视,应不应该被狙?
在传统的审美之中,阳刚之气、硬汉文化,其实一直是主流,只是近年来受到日韩文化的影响,各种“花美男”、“小鲜肉”异军突起,成为了饭圈主流,这才导致了不少新旧审美的冲突。
我本人对小鲜肉没有特殊的厌恶感,但你要我说应不应该多点提倡阳刚之气,我会说,应该
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我们现在的饭圈文化之中,对所谓的“漂亮”的推崇,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仔细思考一下,当今娱乐圈里,不阴柔、不鲜肉的男明星有吗?
好像除了一些中年男演员之外,年轻的真的一个都没有。吴京这类的硬汉,搞不好还经常被骂,黄晓明、彭于晏也会被骂油腻,反而小鲜肉们安全得多,只管精致好看就行。
以及,虽然说性别平等吧,但男艺人们妆容雌雄莫辨,甚至比女艺人还讲究,在观感上还是会令人觉得违和的,但是要是你敢说出口,饭圈粉丝们能把你家都网暴没了。
还有一些有意营造的卖腐,比如在某选秀节目中,一名练习生全妆出镜,雌雄莫辨,结果台下其他练习生各种浮夸的跺脚、捂脸、尖叫,直呼“好美”、“像仙子一样”,明眼人都能感受到假和不适,但对于青少年来说,迷惑性是很强的,的确不利于三观的塑造。
以及最最最重要的,小鲜肉也好,腐文化也好,他们的流行,真的能促进社会多元化,令人们对天生孤僻、阴柔的男性有更多的宽容么?
不会。
真正的少数群体,根本就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五官妆容精致,人设乖巧,懂得讨好观众,绝大多数,在别人眼中都是孤僻、鄙陋、怪异的,可能还不如《编辑部的故事》中的张国立顺眼。
我们当然需要关心他们,但这需要真正的包容、理解,以及沟通技巧,可比你看着电视中的帅哥卖腐,然后嚷嚷“我要支持少数派”难多了。
那些喜欢小鲜肉的人,不会因为小鲜肉,而对一个性格阴柔但长得不好看的人另眼相看。
相反,他们会更为苛刻:

要是长得不好看,连成为“娘炮”的资格也没有。

要是长得不好看,连成为“娘炮”的资格也没有。

要是长得不好看,连成为“娘炮”的资格也没有。

要是长得不好看,连成为“娘炮”的资格也没有。

3

小鲜肉本质是商业文化的产物,本质是一种“廉价的美”。
美,可谓千人千面,是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的,然而,娱乐圈需要一个能够量产帅哥、美女的办法,用最低的成本,产出最多的“美”来吸引观众眼球,在这几年,这种方法被找到了:美颜滤镜
在AI算法的操作之下,“美”被浓缩成一套标准:皮肤光滑、肤色柔和、大眼睛高鼻子尖下巴、眼袋皱纹统统消失……
别说年轻的男女演员了,老和尚在滤镜的加持之下,都能变得像吃了唐僧肉一般,就问你怕不怕。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小鲜肉本质就是一个行走的美颜滤镜,各种精致,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或者观众真的喜欢,而是因为这种操作最方便,只要和化妆师通好气,走到哪里都能量产,粉底眼影不缺货就行了。
小鲜肉们的价值,也不在于演技有多好、唱跳有多佳,而是脸一定要好看,比如前段时间在《演员请就位2》引起争议的何昶希,尽管全程面瘫脸,毫无演技可言,依然可以被郭敬明翻牌子,至于原因嘛,大家心知肚明。
看脸的风气,还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前国脚李明的儿子李嗣镕。
因为长得帅上热搜了,大家对他的讨论,全在脸上面,对于最重要的球技,大家既不了解,也不关心,这本质上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不尊重。
这也是我不喜欢当今的小鲜肉文化的原因,看似是多元,实际上是让精致的脸成为一切的判断标准,那如果人长得不帅不美,对于别人来说,就是没有价值了,这不就是堂而皇之地搞外貌协会那套么?
而提倡阳刚之气,尽管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起码能对现今已经歪到不行的看脸风气进行一些中和,因为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男性外形要求是没那么高的,“阳刚”不是说一定要多帅或者肌肉多发达,而是端正、健康、负责、坚毅,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外形要求。
比如说众多革命先烈、不算很帅但业务能力过人的张宏民、或者最近大火的《山海情》里面一脸高原红的得福,就是传统阳刚之气的代表,对阳刚之气的认可,起码能令一些长得不帅的男性有多一条出路。
所以,不要再动不动就一棒子打死传统,来显得自己有多特别;或者动不动就搞对立,自己喜欢苹果,就不许别人提香蕉。
这个世界美好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多元的,没有什么非黑即白,你可以喜欢鲜肉,但别忘了,看脸就是看脸,别乱上什么关爱少数群体之类的价值,更别污蔑别人的“阳刚之气”,就是欺凌弱小、油腻家暴了。
如何能够做到和而不同,给真正的弱势群体多一点关爱,也尊重别人发言的权利,别动不动就像火药桶那样一点就炸,不仅像炮仗,更像智障。
文 | 毒哥&玉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