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过中西这条河3

3
对患者的采访是暂时的,而对医生的观察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毕竟,做医院宣传更多的是宣传医生,宣传中医。为此,有两年时间,每次上班,我都会沉到医生办公室,从他们的一言一行来了解每一位医生,了解中医。然而,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究其原因还是一个中西医思维问题。
比如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交流的语言上,我所期待的是医生要在理论上给患者说通说透,而实际情况是,每每与患者交流,无论是黄院长还是其他医生,先入为主地是讲个案,讲某某患的什么病,西医如何放弃治疗,又如何求助于中医,现在的身体怎么样好。如果患者需要,医生甚至可以提供这个患者的电话。

这样的沟通方式在我看来极不科学,更像是市场上的语言,所讲个案的患者又像是“托”。而患者则不这么想,他们往往更喜欢医生这么讲,几分钟后,好多患者表情上都发生了变化,从一副绝望变得自信满满。后来,我从黄院长口中得知“话疗”一词,他说西医治癌用化疗,中医治癌先“话疗”,就是先要建立起患者康复的信心,再加以施药治疗。为了证实医生与患者所讲成功案例确有其人其事,我对医生与患者在沟通过程中所讲到的每一位成功案例都调阅过病案,病案中不但有患者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治疗过程,甚至还有患者的照片。

曾有一位北京的患者家属,先后来延强医院多次,一直没有带患者来,每次来不是拍照,就是拿着个小本作记录,就连医院里的角角落落都不放过。看来这是一位非常理性的患者家属,或者是以前被江湖医生“坑”过。后来,我试着与她交流,我的猜想得到证实。我试着让也说说对这里的印象,她似乎也有我当初的疑虑。后来,我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了黄院长。黄院长极为镇定,他说这种情况他见的很多,如果患者或患者家属与医生之间没有一定的信任,医生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难以治疗这样的患者。医患之间是一种缘分,缘分到了,医患互相信任,治疗效果药半功倍,而如果医患之间没有基本的信任,即使用药再好,治疗效果也不会理想。
当时,我对黄院长的解释并不以为然,总感觉缘分一说有很大的唯心成份。然而,长期在医院工作的经历又不能不让我承认这一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