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故事⑤ |《北平笺谱》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心。乾隆年间开馆修订四库全书,益显繁荣;民国以降更是充当文化古城资料室、图书馆和研究所等角色,为繁荣学术文化助益良多。数百年间,有关琉璃厂的故事多不胜数,笔者不揣浅陋,缀拾撰写成篇,以飨读者,并就正于方家。

△《北平笺谱》扉页

1932年,鲁迅最后一次北返探亲,北平故都,最令他留连忘返的还是琉璃厂书肆。这一次他发现了笺纸的可贵,鼓动郑振铎(西谛)合编一部《北平笺谱》。郑振铎承认此前对于流行的笺纸“未加以注意”,“引起我对于诗笺发生更大的兴趣的是鲁迅先生”。

鲁迅南归以后,郑振铎在北平遍访琉璃厂各书肆纸店,包括荣宝斋、松古斋、松华斋、淳青阁等,搜得各式笺样共500余张,陆续寄至上海。内容包含博古、花卉、人物、山水、动物、月令、古迹等,绘者有名家林琴南、陈师曾、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等。鲁迅从中加以辨伪、取舍,最终选出332种,于1933年9月印成《北平笺谱》,木刻套印彩笺,瓷青纸书衣,线装,六册一函,书衣由沈兼士题签,扉页由沈尹默题写。鲁迅为作自序:“北京夙为文人所聚,颇珍楮墨,遗范未堕,尚存名笺。顾迫于时会,苓落将始,吾修好事,亦多杞忧。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异,各就原版,印造成书,名之曰《北平笺谱》。”

书还是在北平琉璃厂荣宝斋印制的。原先只打算印50部分赠友人,但荣宝斋掌柜以印数太少斩钉截铁地回绝了,理由是板片太多,拼合不易,调色过难,印数太少则损失未免过甚。这个消息令人沮丧,郑振铎说:“九月初,战事告一段落,我又回到上海,与鲁迅先生相见时,带着说不出凄惋的感情,我们又提到印这笺谱的事。‘便印一百部,总不会没人要的。’鲁迅先生道。”

鲁迅提出印100部,荣宝斋居然答应了。郑振铎在此谱附录《访笺杂记》中说:“全都是鲁迅先生的力量——由他倡始,也由他结束了这事。”

△《北平笺谱》内页之一

《北平笺谱》初版印刷100部,每部编号,且印有:“一千九百三十三年九月勼工选材印造一百部,十二月全书成就,此为第××部,藏版者:荣宝斋、淳菁阁、松华斋、静文斋、懿文斋、清秘阁、成兴斋、宝晋斋、松古斋。选定者:鲁迅、西谛。”两人分别亲笔签名。初版鲁迅自订20部,郑振铎10部,内山书店经售20部,余50部预约发售,售价12元,很快被抢购一空。随后加印100部,但无二人签名。

鲁迅曾预言,琉璃厂书肆的笺纸到30世纪“必与唐版比美矣”,可能并不夸张。这部《北平笺谱》已被世界各大图书馆珍藏。2015年,扬州广陵书社重印《北平笺谱》,16K线装一函六册,定价1.28万元。相比之下中国书店2014年版定价仅138元,要算平民版了。2018年西泠秋拍,由鲁迅、西谛签名的初版第十六部《北平笺谱》现身,最后以80.5万元成交;而另一套《北平笺谱》在2012年嘉德春拍上以97.75万元成交。

(0)

相关推荐

  • 鲁迅淘宝琉璃厂  书商主动抱书给他

    鲁迅先生与琉璃厂有着不解之缘.1911年鲁迅在绍兴师范学校当监事时,非常向往北京的琉璃厂,他在当年四月十二日写信给当时居住在北京的许寿棠,特意打听:"北京琉璃厂书肆有异书不?"19 ...

  • 《北平笺谱》鲁迅、郑振铎先生合编辑 传统木刻水印笺纸集

    书共分六册,内收人物.山水.鸟兽.花果.殿阁.造像等笺纸三百三十二种,由当时荣宝斋.淳菁阁.松华斋.静文斋.懿文斋.清秘阁.成兴斋.宝晋斋.松古斋等九家藏版选材刻就.此为民国二十二年初印本.笺纸自古便 ...

  • 她善制花卉笺纸、画好字好,被称“现代版李清照”……

    她善制花卉笺纸、画好字好,被称“现代版李清照”……

  • 萧振鸣:郑振铎与鲁迅之版刻三书

    郑振铎,字西谛,生于一八九八年,逝于六十年后的一九五八年,至今,又过去了六十年.郑振铎是很有激情的人,一生追求他所热爱的事业,创作.翻译.编辑--按鲁迅的话来说:"此君热心好学,世所闻知.& ...

  • 鲁迅的木刻水印笺纸集《北平笺谱》

    <北平笺谱>是鲁迅.郑振铎先生合编辑选的一部传统木刻水印笺纸集.全书共分六册,内收人物.山水.鸟兽.花果.殿阁.造像等笺纸三百三十二种,由当时荣宝斋.淳菁阁.松华斋.静文斋.懿文斋.清秘阁 ...

  • 幸得花笺供墨床

    2013-11-18 13:26 作者:赖婧颖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3年第19期 花笺荣宝斋 荣宝斋坐落于北京琉璃厂一带,是旧时京城南纸店中百年老号,经营书画装裱及各类文房四宝:又尤以木板水印制笺 ...

  • 琉璃厂故事⑳ | 许地山考证大中铜磬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琉璃厂故事23 | 杨晋山水册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琉璃厂故事|周作人逛厂甸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琉璃厂故事之二十九 | 宝名斋的厄运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晚清社会乱象丛生,甚至波及琉璃厂书肆,宝名斋的跌宕起伏就是一个缩影. 据孙殿起<琉璃厂书肆三记>,宝名斋店主李炳勋,又名李钟铭,字崇山,山西文水人,于同治年间开 ...

  • 琉璃厂故事|陈独秀与崇古斋|陈独秀|琉璃厂|崇古斋|北京|陈衍庶|张鸿瑞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琉璃厂故事⑲ |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琉璃厂故事⑪ | 启功的“安身立命之所”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琉璃厂故事⑯ | 尊古斋的“黄百万”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琉璃厂故事⑮ | 古光阁主人周希丁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