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故事|陈独秀与崇古斋|陈独秀|琉璃厂|崇古斋|北京|陈衍庶|张鸿瑞
相关推荐
-
为什么看《觉醒年代》的人这么少啊
春节期间我在追的唯一一部电视剧是<觉醒年代>. 刚开始看<觉醒年代>的时候,豆瓣上评价人数是2365个,截止2月22日,评价人数如下: 比它上线晚的<赘婿>,评价人 ...
-
姚峥华 | 《新青年》杂志原来是他们家印的
陈克希老师来深圳做讲座,大侠接到任务"主持".看得出来他"欣然受命".爱书人对书的"爱",进而对一切与书相关的"爱",都 ...
-
师兄段二爷
(作者墨迹,发表纸媒,与本文无关) 热文推荐↓↓点入即读 神人王秃子 平行宇宙与第五空间 老北京有什么好 疫情中的生命含义 师兄段二爷 文/台双垣 曾在<我大爷的纹身>里说过,我大爷民国时 ...
-
石钟扬:站在高耸的塔上眺望——陈独秀与中国小说(上)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庆过去不看塔. 每念及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家乡久传不衰的这则口碑.耸立在长江之滨迎江寺内的振风塔,素有&qu ...
-
《觉醒年代》最好看的三个点!
这几天,看完了<觉醒年代>,感觉非常不错. 首先是人物塑造得好,活灵活现. 电视里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毛泽东等当时的风云人物,不刻板,很生动. 陈独秀跟儿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
-
吴稚晖:与陈独秀兄弟相称,陈延年曾视其为恩师,却狠心出卖延年
吴稚晖是近代史上一位大佬级别的人物,狂妄与怪异不下于魏晋名士,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趣闻.放眼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吴稚晖的参与度也是极高,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再到"四一二&quo ...
-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题、基本情节与观后感
<觉醒年代>所写故事的时间起止: 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 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止. <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 ...
-
2009年陈独秀长孙接受采访,用两句话,揭开爷爷晚年真实生活状态
"我死之后,丧事从简,也不要登报!" 这是弥留之际的陈独秀,对亲友交代的一句话.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享年63岁. 半生奔波,5次入狱,痛失长子次子,最终病逝在四川江津 ...
-
【第6期】《江上几峰青》
--陈独秀手迹存毁录(5) 一场疟疾让郑学稼留下陈的十四封信 郑学稼(1906-1987)是陈独秀晚年结交的年轻朋友.郑当时在重庆的复旦大学任教,两人常有书信往来.郑在<陈独秀先生晚年与我> ...
-
陈独秀在办《新青年》时,没有名望,也没有过硬的学资历,为何能被蔡元培三顾茅庐
名下多篇文章"清朝奠定中国版图是谬论"质问清学家3小时前 [本文由"月弯弯吧"推荐,来自<傅正:<觉醒年代>如果多拍北大之外的故事,会更好&g ...
-
《觉醒年代》:看林纾小说《荆生》与《妖梦》的写作对象
电视机<觉醒年代>最近大热,我也一直在追更.在这部剧里,我喜欢蔡元培的雍容大度,也欣赏陈独秀的聪颖和他看事的通透.他写了一封叫<一封无受信人姓名的信>里说,他是赞同蔡元培的&q ...
-
陈独秀提出的六条新青年标准,现在的青年能做到几条?
说起著名的"五四运动",那就不能不提陈独秀. 1915 年9 月15 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年起,改名为<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