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棣最有实力的弟弟,被迫参加靖难之役,因知进退而善终
相关推荐
-
朱元璋诛尽有功之臣,唯独漏掉一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公元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这场战争因为夺嫡之争而发起,双方也是对此准备数年.然而,这场战争还是创造的奇迹,于和平时代起兵,又以地方攻打全国,朱棣却还是凭借着姚广孝等人的辅助取得了胜利. 当然,既然 ...
-
朱元璋之子朱权
宁献王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王.过了两年,到大宁藩王府.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代会州之地,东面连接辽左,西面连接宣府,是一个大镇.带甲之兵八万,革制战车六千,所辖的朵颜三 ...
-
史评:明朝的宁王朱权善谋,可善谋的他为何被燕王朱棣忽悠瘸了?
明朝"靖难之疫"刚开始的第一年,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就扛不住朝廷军队的进攻了,他只有北平一城之地,而当时名正言顺的大明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却有举国资源,即使最早派出讨伐朱棣的将领李景隆 ...
-
燕王朱棣抢走宁王朱权的精锐之师,兵力大增
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出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比燕王朱棣小十八岁. 朱权的生母是杨妃,他是杨妃唯一的孩子.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封朱权为宁王,洪武二十六年正月,朱权就藩大宁,此时他十六岁 ...
-
靖难之役朱棣只攻破了南京,其他地方不费一兵一卒,为何天下臣服
发生在明朝的靖难之役,其实与发生在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地方藩王反抗中央朝廷的战争,只不过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失败了,明朝的靖难之役成功了,靖难之役的本质是建文帝削藩引发的,实际上还是分 ...
-
揭开朵颜三卫的画皮:战斗力弱鸡的部落,不配朱棣向他们割地借兵
前言:说起朵颜三卫,恐怕有不少人会立刻眼中放光,自动将其等同于神秘而强大的雇佣军.据说当年明成祖起兵靖难,就是靠欺骗弟弟宁王才得到了朵颜三卫对自己的帮助.从而横扫天下,成就霸业.还有一种说法,朱棣许诺 ...
-
靖难之役朱棣对抗朱允炆时,明朝其他藩王在做什么,只有两个行为
明朝建立后,一改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实行了一种与汉朝类似的政治制度,这就是:郡县制+分封制并存的局面,但是与汉朝又有所不同,因为明朝分封制之下的诸侯王主要是分封在边境地区,用来阻挡外族入侵的,尤其是蒙 ...
-
参与靖难之役的朵颜三卫是什么来历,为何朱棣北伐要攻打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也叫兀良哈三卫,分别是: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这是明朝对他们的称呼,朵颜三卫的前身是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以东及附近的蒙古部落,这些部落主要有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 一 ...
-
“靖难之役”是如何打的?为什么弱小的朱棣最终会“逆鳞”成功?
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靖难之役"是发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与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争历时四年之久,最后以朱棣 ...
-
“靖难之役”,你这是有泼天的胆子啊,朱棣:我这皇帝是被逼上的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发生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走向了一条多少人想走却不敢走的道路--谋反.朱棣是明太 ...
-
靖难之役的转折点:朱棣与李景隆激战于白沟河,从此转守为攻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初一,曹国公李景隆统兵从德州北上,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统兵从真定北上,相约在白沟河会合,征讨燕王朱棣. 白沟河曾是宋辽两国边界,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这里镇守. 收到消 ...
-
靖难之役:李景隆统兵五十万进逼北平,朱棣不全力固守,却去借兵
一.朱棣为何认为李景隆必败无疑? 收到建文帝派李景隆统领五十万兵马出征的消息后,燕王朱棣笑着对诸将指出,李景隆必败无疑,而且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这个观点. "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 ...
-
靖难之役:在真定初战失利后,耿炳文坚守不出,朱棣无奈撤兵
一.劝留降卒 在真定之战中,一些朝廷士卒被擒投降,不久,燕王朱棣听闻降卒欲叛,为了让降卒安心留下来,朱棣立即召集降卒,对他们说:所有投降的士卒,因为思念家人想离开的,应明确告知,我将发给你们粮食,送你 ...
-
靖难之役:李坚和顾成同时被擒,朱棣对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在真定滹沱河击败建文帝派来的征虏大将军耿炳文,这是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第一次大规模武力较量. 朝廷在此战中损失惨重,左副将军兼驸马都尉李坚.右副将军宁忠.左军都督 ...
-
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派耿炳文统兵讨伐,朱棣在真定将其击败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并迅速控制了从北平到山海关的几乎所有军事重镇,麾下兵马达到数万人,那么,此时建文帝朱允炆在做什么呢?他在和方孝孺商议复古改制之事. 朱棣起兵十九天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