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战略是什么?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反复提到战略的重要性。比如,刘备的战略叫“隆中对”,东吴的战略叫“榻上策”,那么曹操的战略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个模型:有一个大国,兵力20万;大国的周边是四个小国,兵力都是10万。

不考虑其他,只对比兵力,大国看上去可以吊打任何一个小国。因为大国的兵力是小国的一倍,具有碾压性优势。

真的是这样吗?

在大国与小国博弈中,小国的战略是什么?

因为大国的存在,对小国具有天然的压力,会导致小国人人自危,理性的做法是抱团取暖,比如孙刘联盟。小国不仅不希望自己被大国吃掉,也不希望其他小国被大国吃掉,因为这样自己与大国的力量差距就更大了。

因为小国之间是联盟,所以小国之间边境上不用放兵力,他们可以把所有兵力放在与大国的边境线上。

如果大国攻打任何一个小国,其他三个小国考虑到唇亡齿寒,必然会出兵打大国。所以,大国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用来攻打任何一个小国,他必须在每个小国的边境线上都部署兵力。如果平均部署兵力,大国与小国直接对峙的兵力就只有5万,只有小国兵力的一半。

这样的大国,哪里还敢欺负小国,反倒是处处都得小心翼翼。

相反,四个小国的战略,应该坚持联盟,一起压着大国打,因为他们加起来总兵力是远远超过大国的。越是主动打大国,越是削弱大国的实力,小国反而越安全。

大国应该采取什么战略呢?

在四个小国比较团结的时候,大国不要贸然出击,整体采取守势。虽然每个边境上部署的兵力都不如小国,但防守应该够了,毕竟进攻方往往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攻破守方的城池。

外交上,不断挑拨小国之间的矛盾。当小国之间互相打起来后,再帮助一个小国去打另一个小国。(多想想秦国与六国的历史)

再看曹操,他的创业路走得极不容易,下图是袁术称帝时的天下形势图:

可以看出,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北有袁绍,南有袁术、张绣和刘表,西有马腾、李傕,东有吕布、刘备,东南有孙策。这些军阀势力,哪个不眼红曹操手里的汉献帝,似乎都曾动过攻打许都的念头。

曹操如果想处处分兵防守,就根本无力去开疆拓土;如果想集中力量攻打任何一方,就很可能被其他军阀从后方偷袭。

曹操的核心战略,就是避免几个军阀势力联合起来针对自己。

比如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后,袁绍的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逃往辽东投靠公孙康。此时,众将领都觉得应该乘胜追击,斩草除根。

只有谋士郭嘉劝曹操坚守战略,说:“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意思是,追得紧,公孙康会跟袁氏联合起来;如果按兵不动,他们必定内讧。

当袁熙、袁尚来到公孙康处,事情的发展果然跟郭嘉预料的一样。下面《三国演义》这段太精彩,我直接放原文出来,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禁拍案叫绝。

当日知袁熙、袁尚来投,遂聚本部属官商议此事。公孙恭曰:“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赚入城中杀之,献头与曹公,曹公必重待我。”康曰:“只怕曹操引兵下辽东,又不如纳二袁使为我助。”恭曰:“可使人探听。如曹兵来攻,则留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公。”康从之,使人去探消息。却说袁熙、袁尚至辽东,二人密议曰:“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商议已定,乃入见公孙康。康留于馆驿,只推有病,不即相见。不一日,细作回报:“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公孙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二袁入。

郭嘉,不愧是精通人性的谋士,更是曹操账下少有的明白人!可惜的是,这是郭嘉死前最后一次为曹操出谋划策了。

曹操统一北方后,带甲百万开始南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荆州,然后把刘备打得抱头鼠窜,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逃亡江东投靠孙权。

此时,志得意满的曹操,走了一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昏招。他一边趁胜追击刘备,一面写信威胁孙权投降。结果就是这一逼,促使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并最终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明白人实在太少了。哪怕一时明白,也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导致偏离战略,跌入深渊。

曹操在赤壁大败后,曾感慨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为曹操知道,自己失败并不是因为什么铁索连舟这种战术失误,而是败在战略上。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战略是什么。

而程昱这样的谋士,只是一再建言不要铁锁连舟,防止被火攻。然这种只专注战术细节的谋士,跟战略家郭嘉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假如郭嘉没死,一定会提醒曹操坚守战略,不要写信威胁孙权,因为这样会逼着孙权和刘备联盟。曹操此时最应该做的是按兵不动、挑拨离间,让孙刘自相残杀,就像公孙康和二袁自相残杀一样。

因为当时,东吴很多重臣对刘备都是有戒心的,如果不是曹操头脑发热写了封威胁信,孙权和大臣讨论的就不是要不要投降曹操,而是要不要收容刘备的问题了。而张昭等重臣一定反对收容刘备,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容易得罪曹操引来战祸。

此时再去看二袁投奔公孙康后的那段话,真是感慨万千。曹操的失败,从那封威胁信就已经注定了。

下面是三国时期的地图:

当三足鼎立形成后,曹魏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根据当时的官方资料,蜀汉灭亡时的人口只有28万户、94万人,而吴亡时则有52.3万户、230万人,魏的人口则有66万户、443万人。很明显,吴国人口只有魏的一半,而蜀汉则更只有吴国的一半不到。

这一差距直接反映到军事实力上,蜀汉的军队规模约在10万左右(《三国演义》里动辄几十万大军大战肯定是吹牛),吴国则在23万人左右,而魏国可能在40万人以上。

看上去,魏国的军队比蜀国和吴国加起来都要多。但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当时并不只有三个国家,魏国的北方不是无人区,那里是大草原,有历史上最可怕的敌人——游牧民族。

鲜卑、乌桓、羌、胡,每一个善茬。光是鲜卑的轲比能,就号称有十万骑兵,历史上也多次对曹魏用兵。曹魏怎么能不担心,怎么能不防御呢?

再看蜀国,西边是青藏高原,南边是原始丛林,都是天然的屏障。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蜀国那里从没有出现过什么劲敌,最多只是一些部落纠纷。

而吴国,从上面地图就可以看出,整个东南都是大海,根本不用留兵力防守。

吴国和蜀国虽然弱,但只要他们坚持联盟,他们就可以把所有的兵力放在与魏国的边境上,形成对魏国的压倒性优势。

所以,我们看三国,吴蜀这样的弱国,一直是主动挑起对曹魏的战争,而曹魏却缩手缩脚,不怎么主动出击。哪怕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次去挑衅曹魏,曹魏也只是把诸葛亮赶跑就算了,也不主动去教训蜀国。

当鲁肃去世后,孙权也被眼前利益蒙蔽,忘记了曾经的战略,他偷袭荆州,杀了关羽。然后,刘备出兵为关羽报仇,孙刘联盟开始出现真正的裂痕。

可惜,此时曹操大限将至,而曹丕也没雄才大略,不知道该坚守的战略是什么,所以白白浪费了这次机会。

如果曹魏出兵帮刘备一起攻打孙权,在前后夹击下,江东一定会被曹刘两家瓜分。接下来,曹魏只需要对付刘备一方,这就容易多了,也不会再有后来的三国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曾经的世界手机老大诺基亚。

曾几何时,诺基亚是手机业无可争议的王者,自1998年成就霸业以来,诺基亚执掌江山长达14年。顶峰时期,市场占有率达到38.6%,是第二名的两倍多,是第三名的四倍多。

2012年,诺基亚共有员工10万人,业务遍布150个国家,是真正的世界级巨头。但是短短一年后,这个庞大的手机帝国竟然分崩离析,一朝覆灭。2013年9月,微软宣布斥资7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

很多人简单的以为,诺基亚的失败是因循守旧,不知创新,所以才被以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打败。把一个商业帝国的失败归于“创新”,和贾谊在《过秦论》中把秦帝国的覆灭归于“仁义”,两者都一样的浅薄。

企业是追求利益为第一目标的,诺基亚必须保持老大的地位,甚至还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但当它成为老大的那一刻,整个手机行业的其他公司的唯一目标,也就变成了去抢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就像现在,不管是京东,还是拼多多,或者是其他新进的电商平台,抢的都是老大淘宝的用户。

诺基亚为了应对竞争,在多条战线上与其他公司竞争,高端、中端和低端手机都做,生产的手机型号多到吓人。比如直板机,翻盖机,滑盖机,甚至还有旋盖机;比如音乐手机、拍照手机、老人机、商务手机、女性手机,等等。

每种手机的背后,诺基亚都面对着一个挑战者。但不管诺基亚有多么家大业大,在单一系列手机上的投入,也不如别的公司投入全部精力来做的更强。最后,翻盖手机不如摩托,女性手机不如三星,智能手机不如多普达,音乐手机不如索爱。

诺基亚也不敢在一个单独的领域,用长期的优势资源来压制特定的对手。因为这样做,就会导致其他地方的竞争力更加薄弱,最终失去的只会更多。

作为一个庞大的世界手机帝国,诺基亚这艘船太大了。当诺基亚终于发现智能机起来后,很有可能改朝换代、一统江湖的时候,想掉头哪里那么容易。

公司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以硬件文化为主的模式代表着大部分人的利益,既得利益集团根本不愿意去改变。

我们都觉得强者恒强,但强者也有强者的难处,一不留神就不容易被弱者取代。

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没有什么,能够永远强大下去!比如当下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快变成全民公敌了。这是规律,是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晚安~

(0)

相关推荐

  • 以《资治通鉴》视角,还原真实“官渡之战”,探究决策博弈密码?

    很多人知道"官渡之战",多数在<三国演义>或电视剧里了解的. <三国演义>影响无数国人,远超过<论语><孙子兵法><道德经&g ...

  • 刘备的嘴有多欠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的袁术被围剿,走投无路之下拿着玉玺前去投奔哥哥袁绍.曹操听说之后,派遣刚刚和自己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刘备前去徐州阻截袁术. 刘备率兵一举击破袁术之后,并未回 ...

  • 大唐往事(259):小国有小国的恐惧,大国有大国的烦恼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1) 显庆五年(660年)八月,苏定方攻克百济,唐朝在高句丽后方,从此获得一个前进基地.当年十二月,李治便迫不及待下达了全线进攻的命令. '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 ...

  •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国力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国力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三国时期,有一个怪现象,控制了大汉三分之二领土的曹魏,在战略上采取守势:而国力较弱的蜀汉总是在马不停蹄的北伐. 首先,曹魏地盘大固然实力雄厚,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国防压力 当时曹魏东南有东吴虎踞江东,北 ...

  • 路衍经济的蓝海战略

    + 一.何为路衍经济? 关于高速公路路衍经济,目前业界没有标准定义.路衍经济一般还可以称为路域经济.路沿经济和路延经济.业内普遍认为,依托高速公路资源和核心业务功能,向高速公路两侧和周边扩展,形成的关 ...

  • 二战阿拉曼战役,为何说隆美尔战术上是巨人,战略上是矮子

    二战阿拉曼战役,是沙漠之狐隆美尔兵败北非的终极之战,由于此战对德军在西线作战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人们一直疑问隆美尔为什么非要一意孤行进军埃及?战役结束后,不仅德军统帅称隆美尔在战术上是巨人,在战略上是矮 ...

  • 旅界专研 | 文旅企业类型的再划分与战略再定位(下篇)

    编者按:随着原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成立新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及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国有旅游景区门票下降政策的普遍实施,叠加宏观经济下行.资本市场去杠杆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 ...

  • 欧赛斯品牌策划案例分享:消费金融公司战略升级&品牌升级案例

    欧赛斯 品牌超级引擎™ 关注 公司: 上海晓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品牌: 信飞数科 行业: 消费金融 服务内容: 品牌全案服务 核心问题: 战略升级&品牌升级 战略升级&品牌升级 构建消 ...

  • 什么是兰彻斯特战略?NO.1法则(大拇指...

    什么是兰彻斯特战略?NO.1法则(大拇指)=菜刀(差别化)+锥子(一点集中).简单形象地说,差别化就像一把菜刀,切掉不需要的东西!记住:只保留本质更有利于寻求不同,这样更容易差别化.而一点集中,就像一 ...

  • 中华慈善总会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促慢病防控 助力健康中国5月8日,中华慈善总会"助医惠民公益项目"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助力国 ...

  • 战略框架:清单

    由于难以定义什么是战略,这也意味着存在许多不同的战略框架,通常会有不同的期望.公司会共同使用这些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每个公司都已将这些工具调整为适合其内部流程.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识别 ...

  • 什么是3C战略模型?

    3C模型是由日本组织理论家大前研一开发,通过成功和最佳地整合这三个因素(客户,竞争对手和公司),可以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目标. 它从战略角度看待成功所需的因素,他们是客户,竞争对手和公司.3C模型的主要 ...

  • 设计成功人才战略的5个步骤

    即使COVID-19重塑了人才市场,公司仍面临挑战,以确保为长期目标配备合适的人才.人才战略与财务,营销或运营战略一样对于推动组织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迅速发展,招募和留住合适的人才,以填补不断发展的商 ...

  • 如何做战略解码?

    什么是战略解码 战略解决的是企业未来3-5年的方向问题:战略解码不是给企业来制定战略,而是把战略落地的事情,如何把企业的战略转化成行动的一系列动作. 你可能听过公司高管谈战略,一群人开会谈来谈去改来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