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水器·盤·壺·洗·匜】
相关推荐
-
兴亡启示录春秋首霸郑国为何率先称霸率先灭亡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一战灭郑,这是韩国在整个战国时期表现最耀眼的一幕,也使韩国得以跻身七雄,意义深远. 此后即便处于四战之地,因为有韩郑两地天险关隘,加之韩弓劲弩和部分外交手段,得以坚持到战国末期. ...
-
创读 | 《诗经》小国史料辑录
[国风] 什么叫风?<毛诗序>说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郑樵<六经奥论>从音乐上来解释风:"风土之音曰风."朱熹&l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食器·鼎】:厚趠方鼎
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厚趠方鼎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fǔ,ㄈㄨˇ)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人.清代金石學家.收藏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 *彝(yí,ㄧ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食器·鼎】:揚方鼎
陳介祺藏三代彝器銘文拓片:揚方鼎 *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fǔ,ㄈㄨˇ)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父.山東濰坊濰城人.清代金石學家.收藏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 *彝(yí,ㄧˊ ...
-
三代青銅器銘文書法【樂器·鐘·鎛】
鐘:傳統的打擊樂器,形狀扁圓而中空,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多為青銅制,又叫「編鐘」.鐘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鐘樂. 鎛 ...
-
【名家】: 中国实力派書法家,著名双勾書法藝術大師岑文鑫作品在京受特别青睞
岑文鑫 :字意逸,号漠江墨斋,法号常顺,广东阳江人,曾进修广州美术学院,中国双勾书法大师.现为红旗飘飘(北京)丰碑颂书画院深圳分院常务理事长,国际名人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学会会员,中国榜书研究会广 ...
-
石門銘書法線條的篆籀氣息
<石門銘>作為北魏成熟的摩崖刻石楷書,由於時代風尚和承傳漢隸<石門頌>筆意,以及作者個人書寫風格的追求,其篆籀氣息濃厚,分隸餘韻猶存,加上開張的體勢與率意的書寫狀態,行草意味瀰 ...
-
《陳大絡 國立華僑大學頌》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006-1(附譯文)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金石文006-1):附譯文對照(是三行先生行書譯文) <陳大絡 / 國立華僑大學頌> 雲霞璀璨,弦歌飛揚, 面向海外,歡聚一堂, 敦爾品裁成棟樑, 勵爾學蔚為國光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上)
聽聞闊別滬上十七年的大盂鼎回娘家探親(上次回滬為2004年),趕緊去上博瞧瞧. ▲雙鼎合璧 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被譽為宇內三寶.今三寶分居北京.上海與台北,在此之前分別在三城見過三寶真容.特別是大克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中)
與大盂鼎.大克鼎相比,后廳裡的十九個小鼎簡直就是浴缸與電飯煲的區別.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鼎的銘文和紋樣,一樣不缺,而且形式更加豐富. 圓形.長方形.三角腿.四條腿.有蓋的.無蓋的......看到後來 ...
-
雙鼎合璧——上博青銅器特展(下)
上博一樓的青銅館,數不清來過多少次.儘管如此,每次參觀都會有新的感受與發現.除卻耳熟能詳的大克鼎與大盂鼎,剩下的大量青銅器中不乏一些精美異常的國之重器. ▲"透光"鏡 西漢(公元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