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仗刘伯承犹豫不敢打,一纵司令员杨勇,他坚持要打,结果以800人的代价歼敌1.2万
相关推荐
-
刘邓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大别山
<雄关漫道真如铁>背河反击(13):跃进 8月7日夜,正当坐镇开封的蒋以30个旅分路向鲁西南合击时,刘邓部12万人兵分三路,突然甩开国军,向大别山挺进. 8月11日,中原局.野直.2纵在虞 ...
-
刘伯承都不敢打得仗,他却坚持要打,结果:800人的代价灭敌10000
高山铺战役取得胜利至今已有七十余年,这场战役深深刻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了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可以说高山铺战役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以来,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不仅历代的军事家都会细细研究 ...
-
晋冀鲁豫大军挺进大别山仅数月,为何就被迫分兵,看看对手的手段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从豫北地区兼程南下,连续突破黄河.淮河等多道河流防线,于8月27日抵达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完成 ...
-
危急时各阵地接到电话,内容只有五个字,战场却上演大逆转 !
1946年9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打响了名垂军史的定陶战役. 刘.邓首长采取诱敌深入之计,于9月3日将冒进的敌整编第3师诱至大杨湖地区. 6纵司令员王近山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 ...
-
刘伯承大别山历险记
解放战争初期,南线局势的核心还是大别山.刘邓挺进大别山后,一向与蒋介石不和的桂系白崇禧,此次却一改常态,对于执行围剿刘邓部队的命令执行的非常坚决.因为华中地区是桂系经营多年的老巢,如果丢了华中,对于桂 ...
-
1947年,刘邓大军身陷绝境,地下党员廖运周悄悄让出一条生路
1947年8月7日,邓公和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开始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千里越近大别山,这一招直插敌人的心脏,可谓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士们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士气无比高涨,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一场大危机 ...
-
刘伯承“晨练”偶遇捡粪老人,却因此顺利脱险,捡回一命
自古以来,行军作战,除了讲究排兵布阵,将帅谋略之外,天时地利也十分重要. 若没有天时地利的帮助,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之计不会那么轻易圆满实现. 人们也常说,运气也是一种天赋,在战场上,没有人能完 ...
-
司令部宿营偶遇18旅,以为隶属麾下6纵,半夜方知是敌头号王牌
编辑搜图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南下大别山 1947年12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已经在大别山区转战3个多月,一度控制东起华阳镇.西至武穴的300里长江北岸,与江防重镇."江西北 ...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万人进最后剩下6万人,原因为何?
前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战争的炮火总会弥漫在中华沃土之上,曾经的战争时木石,是为了争夺领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后来的战争就是刀光剑影,是为了君王的利益,是为了 ...
-
鲁西南战役简介资料 鲁西南战役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鲁西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进行的一个大规模歼灭战. 国共双方经过一年角逐,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均遭失败.随着战争的进程,双方兵力出现强弱消长的变化.国民党总兵力已由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