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都不敢打得仗,他却坚持要打,结果:800人的代价灭敌10000
相关推荐
-
高山铺战役:杨勇坚持要打这仗,最后以800人代价歼敌一万
1947年,可以称之为战略转折最重要的一年,亦可以称之为改变战局,扬名天下的一年. 这一年的战争为之后很多年,人们回忆起来,都不得不提的便是刘伯承与邓小平于1947年的壮举.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 ...
-
杨勇上将的一生(二)
杨勇带出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以攻守全面著称,虽然不如王近山6纵.陈赓4纵.陈锡联3纵的名气大,但也打过些引人注目的好仗.如47年7月参加鲁西南战役,一举攻克郓城,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5 ...
-
此仗刘伯承犹豫不敢打,一纵司令员杨勇,他坚持要打,结果以800人的代价歼敌1.2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伟大创举,所有人都知道此行万分凶险,一定会遭遇巨大损失,但是为了全局的战略,晋冀鲁豫野战军还是义无反顾地千里跃进. 幸运的是,在挺进大别山后的第一仗,我军就取得了胜 ...
-
杨得志被包围后陷入绝境,无人敢救,杨勇大怒:你们不救我去救
所谓:"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在革命年代,有许多革命先辈在战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我军赫赫有名的"三杨"中的杨得志和杨勇,更是生死之交. 在一次激烈的战 ...
-
刘伯承“晨练”偶遇捡粪老人,却因此顺利脱险,捡回一命
自古以来,行军作战,除了讲究排兵布阵,将帅谋略之外,天时地利也十分重要. 若没有天时地利的帮助,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之计不会那么轻易圆满实现. 人们也常说,运气也是一种天赋,在战场上,没有人能完 ...
-
刘伯承大别山历险记
解放战争初期,南线局势的核心还是大别山.刘邓挺进大别山后,一向与蒋介石不和的桂系白崇禧,此次却一改常态,对于执行围剿刘邓部队的命令执行的非常坚决.因为华中地区是桂系经营多年的老巢,如果丢了华中,对于桂 ...
-
1986年,刘伯承元帅逝世,临终曾言:死不瞑目,原因令人痛心
1985年刘伯承元帅的病情日益加重 在家人的陪同下 刘伯承元帅于1986年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但是在他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女儿 说起了41年前的事情,并愤愤的说道 自己死不瞑目! 这段尘封的往事 ...
-
淮海战役多惨烈?刘伯承晚年从不提这场战役,拒绝看有关战争剧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有过三次大规模作战,淮海战役是这三场战役中用人最多,死亡最多的一场战役.它是由陈毅,邓小平为主,粟裕为辅的一次作战,以徐州向东西南北扩张的一次大规模作战.这次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共计人 ...
-
双堆集战役结束后,杨勇为何说:宁捉一个胡琏,不要十个黄维?
国民党上将胡琏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戎马一生,国内近代史中的很多硬仗都出现了他的身影,从北伐开始,一直到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来也曾在淮海战场上和粟裕"斗智斗勇". 可以说,胡琏 ...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万人进最后剩下6万人,原因为何?
前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战争的炮火总会弥漫在中华沃土之上,曾经的战争时木石,是为了争夺领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后来的战争就是刀光剑影,是为了君王的利益,是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