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文化的迎合与前瞻:论如何做个跑步媒体人

发掘力量最深处

On Running

昨天是一波关于跑步安全的刷屏,媒体各种声音都有,《奔跑在死亡边缘的马拉松运动》《最安全的跑步,怎么就成了高危运动?》《跑步,仅仅是跑步而已》……关于跑步的苦痛,你是跑者怎么看?你是读者会怎么看?如果你是媒体人,你又怎么看?

我从2002年开始跑步,见过跑步的人、跑步组织、跑步媒体、赛事太多太多,他们共同构成了这纷繁华丽的跑步大环境。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维度看,大家在跑步圈子各取所需,野蛮生长,交互生发,总能掀起一波又一波浪潮,比如马拉松热,比如出国热,比如越野赛热,比如彩色跑、斯巴达等欢乐跑热……从更久远的时间看,比如数年或十几年的跨度,跑步圈子本身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流行的可能落后被淘汰,默默无闻的也可能成为经典被留存。

作为媒体人,沉淀下来的文章、新闻,都是写进未来的历史,都是这璀璨而繁华的跑步大世界不可分割第一部分。诸如“替跑猝死索赔”等时代产物也必将成为跑步届里程碑事件。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表明观点,判决将会决定未来索赔的走向,“对下一步走向的影响”问题其实是媒体人肩负的责任。

2008年之前,跑步的人很少,确切地说是非常少,少到北马这种现在看来火爆至极的比赛都会犯愁人数能不能凑满。那时候,大众对于跑步是陌生而带有一丝恐惧的。迎合的媒体会抓住一些稀奇古怪的言论大肆宣传,比如跑马猝死或者跑步膝盖磨光。前瞻的媒体会鼓励大家,跑步吧,太过闲适的身体需要重新找回力量。

2013年,中国马拉松元年,国内马拉松首次超过20场,跑步团体大量涌现,但还比较粗糙蛮荒。迎合的媒体会鼓吹某某大神月跑量上千公里,某个大神累吐血完赛百公里。前瞻的媒体会鼓励大家:科学跑步,长治久安,幸福还有几十年。

2014~2016年,跑步领域的创业热潮,投资人烧钱烧到空气污染,国家体育产业政策被各种解读,企业、媒体火爆追捧,跑步被热炒、被神化。迎合跟风的媒体会无限夸大利好,跑步最屌,跑步产业最牛,不跑不是中国人。前瞻的媒体会鼓励大家:跑步很好,但也要冷静,要科学。任何运动都是益处与风险并存,当一个事情开始进入流行巅峰的时候,不靠谱事件就会多起来。通俗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来了。

2017年,资本冷静了,跑友成熟了,跑步的本质也渐渐浮出水面。跑步的初心,那个让人长久受益的初心渐进清晰,跑步的进阶过程也渐渐明朗。一些过于急躁的关于受伤、迷茫与反思的声音,透过身体进入大脑并付诸纸面,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跑步人群基数大了,非正常的如猝死、伤亡等事情出现的频次也多起来。这时候,跑步其实正在经历一个完成周期,犹如“怒放的花朵开始沉淀成果实”。迎合媒体会抓住事故大肆渲染,每个出事儿(猝死、急救、赛场垃圾等)都被妖魔化。而前瞻的媒体此时则要告诉大家:正确看待跑步,不激进,也不要因噎废食。

经过了跑步的兴起(萌芽期),渐入佳境(生发期),狂热(爆发期),反思(冷静期),跑步的多元化和它的多重魅力以及风险才能够为更多跑友所知。跑步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不变事儿,即使对一个个体来说,他也有从最开始的喜欢跑步,到渐入佳境,到狂热,到受伤反思,到再次重启并科学长久的过程。跑步的群体一样,也有这样一个萌芽、生发、爆发和冷静的大周期,然后再进入下一个提升周期。媒体人和专业人士有必要在时代整体跑步文化节奏下,多做一些前瞻的探讨和教育。

做个迎合的媒体,其实很容易,抨击夸大走极端,对当时发生的事情加以感性评论即可。引起争论,很容易获得广泛传播。如果要做个前瞻的媒体,则困难许多,要冷静地看到发生的现象到底是“普遍的存在的、还是个别的现象”,对个别现象当从“媒体情绪影响受众的趋势”来看待。那个趋势的方向是更好还是更糟?

跑步是一种老幼咸宜相对安全度较高的运动,看看有多少上了年纪的跑者,你就知道他的健康价值有多大了。但是,即使是吃饭,也有噎死人的情况发生,绝对安全的事情本不存在,太拼和耗费太多时间跑步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但无论怎么看,因为缺少运动而猝死在工作岗位的人,其实远远多于死在跑步当中的。

我们的媒体,除了满足自身发展获得更多阅读量的同时,引发思考和帮助人们体会出方向感其实更有价值。而这,需要跳出环境、再深入细节,这种一出一进的多视角才能看清。很怕一些特别有煽动性的言论,点燃的激情,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然后大家就忘了跑步的更多层面,因噎废食造成的杀伤力十分巨大。

每个人的选题和写作风格大有不同,受众面也百家争鸣,我只是希望一点,在整个大的环境中,能有各种声音存在,就像《奇葩说》马东所言,希望这个节目能够引发观众思考。你的思考,比得出结论更重要。

因为跑步去逝的人,我们定要缅怀,因为太拼或者不够科学而带来的牺牲,我们更当引以为戒。这不是一个跑vs不跑的问题,而是一个科学跑vs盲目跑的时代转折点。

黑跑黑话

“引发思考,兼听则明,迎合与前瞻并存。”

迎合容易,前瞻太难;挑毛病容易,发现优点太难,因为这需要智慧与勇气,因为这需要承认不完美,并带着缺憾一路前行。

微信名:黑跑团

微信ID:heipaotuan

❶ 感谢阅读关注
❷ 欢迎分享
❸ 黑跑团私教课程,合作请联系

相关文章:

跑步大品类详谈:5公里到全马,到百公里及更长有啥区别?

谁的青春不迷茫,初跑者训练错误大全

跑步急救:心脏骤停急救最通俗的解释

跑步病: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高温跑马拉松,我就问你怕不怕

再谈越野跑礼仪

哈哈,跑者竟然有这么多类型?

跑步的七个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