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事18:弟弟才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0)

相关推荐

  • 又是中秋,与谁把酒问青天?

    灵魂只需要两件衣服: 路的背心,书的短裤. 图片来源:网络 1/ 在山东诸城,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古迹景区,叫超然台.历史悠久,但红起来是因为苏轼. 1075年,苏轼在原有废台的基础上,用心收拾整饬一番, ...

  • 委曲求全的灵魂写不出诗

    委曲求全的灵魂写不出诗 识苏16 少年抱负 在后世看来,苏轼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美食家,生活家,水利学家,唯独不是一位政治家. 关于苏轼在政治上的不合时宜,容后详述.但在目前,年方二十几岁的苏 ...

  • 千古兄弟情

    千古兄弟情

  • 苏东坡年谱

    <苏东坡年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四川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自号东坡.东坡居士.老泉山人.铁冠道人.戒和尚.玉局老.眉阳居士.雪浪斋.祖父苏序,祖母史氏. ...

  • 苏友文同且忘年 一生两聚竹渐欢

    近苏19 苏轼文同 一生两聚 竟成旷世知音 文同,字与可,生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只比苏轼的父亲苏洵小九岁. 文同的家乡四川绵阳盐亭县,与眉山分邻于成都之南北,均为蜀地,二人先有着一层同乡之谊, ...

  • 陈持平:致力唐宋诗词研究暨能詩能書能畫能文全能藝術家

    在该市场被认为真正的创作者或冠上某项类别的先锋.领导者.领先者.创始人.创作者.代表人.领头羊或着以他为马首是瞻等等的角色,就必须解构与其他作品的不同点,也就是要找出差异性而且必须要能提出新的美学观点 ...

  • 苏轼苏辙,兄弟知己: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说到兄弟知己,当然非苏东坡和弟弟子由二人莫属. 苏东坡个性旷达,飘逸洒脱.他的才华学问,他的智慧人格,他的丰富有趣都无人可及.苏东坡交往密切的好友可以列出一大串长长的名单:佛印.文与可.秦少游.陈季常 ...

  • 东坡故事64:舟过吴江,调侃三贤,足见苏轼的才华和个性

    离开宜兴后,苏轼转而向东,经过无锡,到达苏州的吴江.吴江地区水乡河道纵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除了风景秀丽,吴江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比如春 ...

  • 东坡故事41:和王安石势如水火,却和他的弟弟王安国成为好友

    公元1071年的正月,苏轼又被授予一个太常博士的闲职,掌管祭祀之类的行政事务,正七品官阶. 既然闲得无聊,那就继续做一个诗酒风流的交际达人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成了好朋友. 说来 ...

  • 结发妻子被杀,立仇人之女为后,他却说:她才是我一生的挚爱

    作为西汉命运最坎坷的皇帝,刘病已虽拥有高贵的血统,却也是属于草根的逆袭.刘病已和刘备的遭遇很相似,都是因为血统而被人拥立起来的. 但他们的童年,都和富贵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政治的争斗,刘病已在襁褓时就受 ...

  • 妻子,才是你一生的财富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一句开悟的话! 妻子与你是天地合一.阴阳互补和缺一不可的共同体.你有了妻子,切莫沾沾自喜,在你的思维理念中,千万莫把妻子当佣人. 你给妻子三分情,妻子还你七分爱.不 ...

  • 新愚公故事全国征文‖ 钟健:一生跟党走的钢铁战士(陈勇)

    新愚公故事全国征文 题记: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q ...

  • 73岁艺人离婚后与小18岁助理结婚,一生追爱,也许只是因为你胆怯

    你有故事,欢迎来找我 关注并私信我,一起解决感情纷扰 作者:梦鹿 院创作品,抄袭必究 (1) 73岁的北野武在去年离婚后,终于与比自己小18岁的助理兼情人结婚,据报道,他的再婚刷新了日本演艺界的再婚年 ...

  • 《三十而已》:妈妈三观正,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很多人被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的"全能太太"顾佳圈粉了. 她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撕得了绿茶,又美又飒. 最让我粉她的还是她教育孩子时超正的三观. ...

  • 降落伞的故事-究竟谁才是最聪明的人呢?

    Parachutes On a flight on a small private plane, a doctor, a lawyer, a model, and an old lady with h ...

  • 夜读丨6个小故事,故事很短,却受用一生!

    文字丨宗 禾 主播丨贾中杰 茶叶的故事 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 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 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