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男主43岁肠癌去世!看懂这些可避免同样的悲剧

黑豹只是去了瓦坎达。

昨天说完安倍的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今天又看到了黑豹肠癌去世的消息,而且,黑豹太年轻了,只有43岁。

我主要说一下他的病——肠癌

今年三月份,美国刚公布了新的结直肠癌统计(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这项统计发表在美国临床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 上,影响因子223.7——两百多的影响因子是什么概念,搞科研的都知道。

说几个重点数据。

美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很大的种族差异。

如上图所示,不同颜色的柱条代表:

  • 红色——非拉丁裔黑人(以下简称黑人)

  • 紫色——阿拉斯加土著及印第安土著

  • 蓝色——非拉丁裔白人

  • 黄色——拉丁裔

  • 绿色——亚裔及太平洋岛民

根据数据统计大家可以发现,黑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更高的,发病率比亚裔高了50%,死亡率甚至高了100%(每19人/10万人vs 每9.5人/10万人)。

这个差异跟致癌风险因素以及医疗条件相关,前者决定你容不容易得病,后者决定你得病了会不会死。

什么是致癌风险因素?比如饮食中动物脂肪含量高、果蔬含量低、维生素D缺乏、吸烟、肥胖和糖尿病等。

我举个“栗子”,一些人可能知道吃红肉跟结直肠癌的关系。的确,红肉和加工肉类会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因此许多国家的饮食建议及癌症预防建议中,都会限制红肉的摄入。但实际上,不少人确实非常喜欢吃肉的话,因为结直肠癌风险这一点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也是不太现实的。

这边大家记住一个粗略的数据:17%。吃红肉多的话,得结直肠癌的风险大概比吃得少的人高17%

这是什么概念?比如每10万人每年有100人得结肠癌,如果这十万人都吃红肉多的话,每年的肠癌的会增加17个。

这个风险你自己评判一下,你认为是高还是低?

回到人种的问题。当科研人员调整了致癌风险因素后,其实黑人的结直肠癌概率并不比白人高,但是因为黑人家庭的经济条件更差,因此黑人的肠镜筛查以及随访都不如白人。

这一点决定了很多黑人更晚确诊结直肠癌,而结直肠癌和其他所有癌症一样,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而实际上,美国在过去30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在不断下降的,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肠镜筛查。这也是中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近年来不断强调肠镜筛查的重要原因。可以看下图:

  • 蓝色柱条——美国50岁以上人群肠镜的筛查率

  • 红色曲线——结直肠癌发病率

肿瘤不是一朝长成的,从一个小小的肠息肉发展到肠癌,往往需要5-10年的时间。因此越早发现,就越容易根治,在肠息肉阶段甚至不需要手术,单纯肠镜就可以彻底切除。

也许很多人想问,可是黑豹才43岁啊?

个例并不能反映整体,但实际上,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也在偏年轻化。下面这幅图左边是美国不同年龄组与确诊时分期的关系:

  • 蓝色柱条——所有年龄段

  • 红色柱条——20-49岁

  • 绿色柱条——50-64岁

  • 黄色柱条——65岁以上

从左到右分别是肠癌局限期、区域转移、远处转移和未分期(最后这个大家可以先忽略)。20-49岁组,晚期肠癌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再结合右边这幅图,在美国几个人种中,黑人晚期肠癌的占比也高于其他人种。

事实上,即便是晚期肠癌,如果有手术机会的话,其中一部分患者也是可以长期生存的。

目前,肠癌在中青年中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仍在研究当中,其中一个解释是,美国50岁以上的肠镜筛查已经做得比较普遍了(2018年达到了61%),但是年轻人中做得比例仍然不多。

所以,对于大家来说,预防肠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肠镜筛查。

我个人推荐无痛肠镜,这个检测价格不算贵,在广州也就800-1000块钱,你少吃几顿火锅就有这个钱了。如果是长时间有腹痛、腹泻或便血等问题,通过其他检查无法发现具体问题,建议做一个肠镜看看。

我简单说一下做肠镜的几点感受:
  • 无痛肠镜需要全麻,所以在做之前要检测心电图之类的,确保你在全麻过程中不出现意外。
  • 肠镜比较麻烦的一点是吃泻药并狂喝水,各个医院的泻药都不一样,肠镜前一天使劲喝水是为了清肠。
  • 做无痛肠镜本身倒是毫无痛苦,全麻药品(比如丙泊酚)推进去后几秒钟你就睡着了。
  • 做完肠镜之后肚子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因为做的时候需要充气,过几天就好了。

最后,再强调一遍,肠镜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R.I.P. BlackPanther,

Wakanda Forever!

如果觉得有用,就给小编点个“在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