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真诀】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收藏)

(0)

相关推荐

  • 九、中医经典名句…………句句精华

    81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黄帝内经> 注释:本语是指虚证不能用泻法,实证不能用补法.否则,就会犯虚虚实实之错,而是必须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正治.在临床上虚证的范围较广,从总的 ...

  • 70讲 《外感温热篇》第九条(2)

    70讲   <外感温热篇>第九条(2) 1.湿热病治疗宜忌 ①阳虚阴盛体质--顾护阳气 ②阴虚火旺体质--顾护津液 ③素有湿蕴体质   余医案中,凡先治血分,后治气分者,皆伏气病也,虽未点 ...

  •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59)方剂阐微|附子汤里的三焦法(治周身骨节痛、背凉、气喘、汗多)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附子汤里的三焦法 有个病人,女,68岁,周身骨节痛,背凉好几年,平时气喘,汗多,早上刷牙,牙龈容易出血,脉沉细,舌苔白滑. 脉沉细,是阳气不足,补充不了脉道.骨节痛,背凉,是寒邪 ...

  •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功能

    整理:黄乐 校对:杨德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津液的生成.代谢与功能. 津液是泛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只要是人体应该正常存在的水液,都属于津液.所以,津液往往有一个别称,就是"水液" ...

  • 六经真诀:救阴易,通阳难!

    来源/宋祚民 宋祚民(1925-2019)国家级名老中医 导读:叶天士的"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看看宋祚民先生怎么 ...

  • 伤寒六经真诀:救阴易,通阳难

    叶天士的"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看看宋祚民先生怎么说. 清代名医叶天士有「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 ...

  • 六经真诀:救阴易,通阳难

    导读:叶天士的"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看看宋祚民先生怎么说. 清代名医叶天士有「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 ...

  • 叶天士认为,”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因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和汗;救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叶天士认为,"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因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和汗:救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 伤寒入门六经正病

    杏林讲坛 公众号 太阳则头疼身热脊强,此太阳正病也.以后凡言太阳证,即头疼身热脊强也.凡言表证者,亦即太阳证也,各经仿此.阳从下起,三阳之长曰太阳.脉尺寸俱浮,浮紧伤寒,浮缓伤风.太阳受病,当一二日发 ...

  • 徐风瑞中医跟诊笔记:六经为病尽伤寒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 徐风瑞 在我08年刚刚开始学医的时候,就有一个临床十几年的中医告诉我,学中医一定要跟随一个老师,这样才能进入临床.我开始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但是这是我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一个心结,所以 ...

  • 伤寒六经为病与配穴主治概要

    单志堂 <伤寒论>的六经分证,较<素问·热论>是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是以经络为中心,每一经中各有其不同的经络证候,进而据这些证候来随经治疗, ...

  • ​伤寒入门六经正病

    今天 太阳则头疼身热脊强,此太阳正病也.以后凡言太阳证,即头疼身热脊强也.凡言表证者,亦即太阳证也,各经仿此.阳从下起,三阳之长曰太阳.脉尺寸俱浮,浮紧伤寒,浮缓伤风.太阳受病,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 ...

  •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注]六经,谓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也.为病尽伤寒,谓六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