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牛市?铜价“十年新高”!

中国的需求和智利的供应干扰风险,成为铜价不断攀升的推手。随着全球疫苗的推出步伐加快,美元走软以及人们对主要经济体数年之久的低通胀时代即将结束的预期,从铁矿石到铜的工业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甚至有观点喊出“史上最大牛市”!而已经连续三次“高度关注'大宗商品涨价’”的国内政策面,或不得不“强化对通胀预期炒作”的警惕!
隔夜,伦铜三连阳,盘中涨破9960美元,创十年新高,逼近2011年2月突破1万美元所创的历史高位;纽约期铜也逼近2011年2月的历史高位。内盘期铜继续高涨,沪铜日盘收涨逾3%,盘中一度升破7.25万元/吨,刷新2011年8月以来新高。
既然铜价已经创了十年高点,那么“铜牛”还能走多远?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铜前期累计涨幅可观,短期震荡可能比较剧烈,但中长期看,诸多分析机构仍然看好铜价!
近期推升铜价的因素有,全球经济复苏和推动绿色能源革命的前景、中国进入需求旺季、美元走软,以及全球最大铜出口国智利的供应风险。智利的矿业工会威胁,若政府不放弃阻止国民提前提取更多养老金的意图,就要采取抗议行动,智利港口的工人已经呼吁举行大罢工。
高盛等机构认为,考虑到铜在绿色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各国的气候目标将使本轮铜价反弹成为更长维度铜价上涨的开始。
中信证券仍然强烈看多铜,认为目前铜价上涨已来到缺口+通胀为核心驱动力的新阶段,预计此轮铜价有望达到12000美元/吨,且未来两年维持高位。
东吴证券陶川则表示,去年以来的这轮大宗商品上涨在涨幅和持续性上很可能超过2009-2011年的那轮。因此虽然自2021年3月下旬以来涨势明显放缓,但并未结束,只是进一步的上涨需要有新的催化剂。从当前来看,大宗商品结束此前盘整的条件已经成熟,新一波的上涨正在开启。
尽管2021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的库存有所上升,但三大交易所铜的显性库存仍处于2015年以来较低位置,总体库存压力较小。
期货定价市场方面,从对铜价较敏感的COMEX非商业期货持仓看,2020年下半年起,多头持仓快速增加,多头净持仓由负转正,2021年初创出2005年以来新高。
目前多头持仓依然保持增长,期货定价市场仍看高铜价。

就现阶段的预期而言,似乎也只有美联储“转向”的风险,才可能遏制住“大宗商品的通胀炒作”预期。但这一风险,目前来看虽在酝酿,但距离“爆发”还有待时日,大宗商品的炒作还可以“飞”一会,此次月底的高层“季度总结会”大概率会再次“关注'大宗商品涨价’”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联储本周即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之际。经济学家们预测认为,美联储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开始削减每个月高达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QE)——
彭博调查显示,约有45%的经济学家预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在第四季度宣布缩表,14%的经济学家认为这将在第三季发生。整体调查结果基调较3月份时偏鹰,当时较多受访者认为缩表是2022年才会发生。
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调查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发出缩减购债规模的早期预警信号,其中预计在7—9月发出信号的人数最多(45%)。
2020到2030年内,全球铜需求的增长规模将是史上最强十年增幅
推动铜在内的大宗商品涨价,除了“流动性泛滥”的预期之外,无非是供给与需求两个层面的“夹击”,而当前看,对铜的这种“夹击”正在外溢——
1、从需求侧看,一方面,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在三哥的“超级大蛊”不会冲击其他国家的防疫之前,这种复苏至少是阶段性可持续的),增加了(恢复了)对原材料的需求;一方面,全球达成的“气候协议”也在增加“替代性”需求。
中美欧开启经济复苏共振。

东吴证券指出,美国当前不仅消费在复苏,往后投资也要起来。得益于超强的财政刺激,2021年美国经济增长有望拉动球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为1989年以来的新高。根据亚特兰大联储的最新预测,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速有望达到8.3%,其中私人消费对GDP的拉动达到了7.1个百分点,可见当前的美国经济复苏主要依赖消费。
与此同时,私人投资也将成为居民消费的派生需求。历史上美国私人固定投资在增速上往往滞后于居民消费一个季度,这就意味着如果2021年一季度美国居民消费录得强劲扩张,二季度私人投资也有望迎头跟上,再叠加同期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复苏和政府支出的加大,无疑将对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产生正的外溢效应。

2021年二季度欧美在复苏上的共振也正在显现。2021年4月以来欧元区疫苗接种的速度明显加快,在7月初有望覆盖50%以上的人口。而随着疫苗结束加快和新增感染病例的下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经济有望在5月将重新开放,而正如当前领先指标所预示的,欧元区经济有望从二季度开始明显显著回升。

同样,中国基建投资增速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反弹同样不容忽视,从全年来看,二季度往往是基建投资明显发力的阶段,其平均的增速较去年其他季度明显加快,这是因为重大项目的审批和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往往在二季度提速。
鉴于当前中国基建投资每年19万亿人民币的增量,不应忽视这种季节性反弹对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是世界第一的铜消费国,贡献全球主要的铜消费增量。
我国铜终端消费结构有别于全球,根据安泰科的分类,电力行业是国内精炼铜消费最主要的领域,占比高达50%左右,其中约有40%为建筑用电力电缆,铜需求和固定资产类投资完成额高度相关。
考虑到我国建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进一步升级转型空间,且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要真正完成新型工业化、电气化和城镇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可以说中国铜内需潜力较大。
参照先行工业化国家的相关指标,我国铜消费峰值的保守预估时点在2025-2030年左右。
“碳中和”催生更多“替代性需求”。
高盛等机构指出,考虑到铜在绿色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各国的气候目标将使本轮铜价反弹成为更长维度铜价上涨的开始。
高盛报告认为,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变化约定目标,铜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性价比最高的导电材料,铜在捕获、存储和运输新能源方面占据核心地位。如果没有大量增加使用铜等关键金属,就不会有取代石油的可再生能源。
高盛的自下而上模型估算,受益于绿色能源技术的应用,到2030年,基准预测情形下,铜的这类转化替代能源需求将增长将近600%至540万吨,最乐观情形下预计增幅达到900%,增至870万吨。
到2050年,仅绿色能源方面的铜需求就将和中国进入21世纪期间以来的累计需求相当,并将很快超过这一需求规模。考虑到非绿色渠道所受的连锁反应,2020到2030年内,全球铜需求的增长规模将是史上最强十年增幅。
2、供给缺口或陡增“两倍”:当前场并未对铜的需求回升做好准备,相反,在供给上却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全球市场铜的供应本就难以缓解,此时智利港口工人的罢工威胁,给本已紧俏的铜市场火上浇油。
东吴证券指出,由于缺乏精矿供应,中国铜精矿的处理费用正跌至10年来最低水平,这使得铜冶炼厂的利润率面临巨大压力,很可能通过设备维护或减少原材料采购进一步减少精炼铜的供应;而无论从供给和资本开支来看,全球铜供给的不足在短期内都很难缓解。
高盛则表示,当前市场并未对铜的需求环境改善做好准备,因为新冠疫情刺激支持了需求回升,但供应则停滞不前,因此供应吃紧。而且,最近十年投资回报不佳,加之对环保、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ESG担忧遏制了对未来铜供应增长的投资,导致市场的供应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在2015年左右铜价暴跌重创头部生产商后,矿业仍在害怕增长出现根本性转变。过去12个月,铜价累涨80%,却没有任何重大的绿地项目获批。新冠疫情将这种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给企业重启投资决策制造了足够多的不确定性。需求增长价值供应紧张导致供需形势恶化。高盛预计,到2030年,铜的长期供应缺口达820万吨,是21世纪初铜牛市所制造缺口的两倍。
基于高盛的废料和需求模型,高盛预计,若要避免库存告罄的风险和供应过剩,未来铜价最有可能的走势将是,到2025年,铜价将处于1.1万美元上方。2021年的均价将是9675美元/吨,2022和2023年分别是1.1875万和1.2万美元/吨,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为1.4万和1.5万美元。鉴于此,高盛将未来12个月铜目标价提高到1.1万美元/吨,较两周前高盛重申的12个月铜目标价上调500美元,升幅将近4.8%。
大宗商品或迎来史上最大牛市……
总结而言,铜价上行基础仍然存在!
随着疫苗接种,全球及美国新冠患者日确诊病例2021年2月底已经大幅下降,未来逐步缓解可能性较大,将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中美欧三大经济体“需求共振”的态势日趋明显,加上“碳中和、碳达峰”带来的“替代性”需求,全球市场对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爆发”;
与此同时,受到智利罢工等供给风险的影响,以及生产商对全球需求复苏的反应仍然“不及时”,全球市场的供应“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美联储现阶段并不过分担忧通胀,将就业和经济复苏放在首位,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大宗商品或迎来史上最大牛市,铜价上行的基础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