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治口腔溃疡
劳宫、照海
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荥穴,心包经起于胸中,最后进入掌中,出于中指端,并从劳宫分出支脉,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劳宫位于掌心,可治疗掌部疾患。荥主身热,善于泻热,《针灸甲乙经》言劳宫主:“掌中热”,对手掌的痛痒、起疹等有很好疗效。
照海为肾经穴,足少阴之脉入肺,循喉咙夹舌本。若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可治咽喉疼痛、干咳、咳血。照海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肾经脉气归聚于此而生发阴跷,通阴跷、阳跷脉,合于膈喉咙,可滋肺肾之阴,清降虚火,故可治疗上述诸症。
《拦江赋》言其治疗“噤口喉风”;《标幽赋》云照海主治“喉中闭塞”。因其益阴清火,滋水涵木,还可用于治疗瘿瘤、瘿病等疾患。 劳宫、照海配伍应用,可治疗口腔溃疡。口舌为心之苗,故劳宫可泻心清火,止口舌疼痛,《针灸大成》云:劳宫主“大小人口中腥臭、口疮”。有补肾滋阴之效,取照海益阴填精,引火下行而口疮可消。心包经五行属火,肾经五行属水,水克火,两穴相配既滋肾水,又清心火,这组穴有补有清,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协同作用。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中医又称为口疳。其特征是口腔黏膜上出现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疡点,数目不等,有剧烈烧灼痛,具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外感风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厚味,心脾积热;或思虑过极,心脾两虚;或肾精亏损,虚热内生,虚火上炎,均可致本病发生。偏热者,伴有发热口渴、便结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偏虚者,伴有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一般来针灸科求治的患者大多已经治疗过一段时间,但效果不太明显。很多人治疗本病大多采用清热泻火之法,殊不知本病看似症状单一,但如若不抓住根本也很难奏效。本病不仅仅是局部病变,与脏腑有密切联系,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调整全身,局部与全身并重。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明确指出“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明代《景岳全书·口疮》曰:“口疮……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寿世保元·口舌》言:“口疮者,下焦阴火也”,这些著作中对于口疮的虚实证治进行了详明的阐述。
选用心包经劳宫穴、肾经照海穴治疗本病针对了病因病机,故可奏速效,还可配涌泉等一起应用。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并少食辛辣等刺激食品,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睡眠。
验案举例
王某某,女,45岁。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7年。
现病史:7年前,因为发热而出现口腔溃烂,经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且日渐加重,近来整个口腔呈黄白色溃疡面,因疼痛不能说话,不能进食,身体日渐消瘦,二便正常。
望诊:面黄无华,舌质红,苔薄白。 切诊:脉沉细无力。
辨证:素体虚弱、虚火上炎,耗损阴液。
治法:养阴清热,泻火祛腐。
取穴:劳宫、照海。
刺法:以毫针刺入穴位,刺入5分深,先补后泻,先针照海穴行九六之补法,后针劳宫穴行九六之泻法。留针30分钟。 针后4小时,病人疼痛大减,可进食水,次日,已能说话;
二诊后,溃疡面缩小,疼痛轻微;六诊后,溃疡面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