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样本||徐华容散文:山海里的精灵

作者简介

徐华容,女,贵州绥阳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及微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若干;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参编贵州省中等农牧学校教材《农村应用文写作》和主编校本教材《职业指导》《应用文写作》;在省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

徐华容散文

山海里的精灵

到贵州就进入了山的海洋,到盘县就进入了一张无边无际的绿色蹦床。满目是山,峰峦起伏,连绵无疆,一片绿色中偶有一处高大陡峭的灰色岩壁,让你陡升敬畏之感,几个披绿裸胸的岩壁挤在一起,像互相取暖的企鹅,让人油然而生几分怜爱,越显山脉俊秀。而茂林深处的星点民居更添山海灵气和生机。这里,三分湿意七分凉爽。公路盘绕在山间,淹没在树丛中,一会扶摇而上一会遁隐山涧,我们始终在往上爬,九曲八弯,人在车里像在波涛汹涌的海船上,被摔得七荤八素,恶心眼晕,虚汗湿背。有厚厚的植被眼前铺展,所有的摔晃都显得柔软绵长,全无硬碰硬的尖锐刺痛。“地无三尺平”应该说的是这里,因为贵州的其他地方山峦叠嶂中时而可见万亩以上的平地,这里,只有这里就连建房屋的那点平地都是人工凿出来的。

终于树木退去眼前开朗,感觉目的地到了。

我们早上七点从遵义出发,近中午二点到达乌蒙大草原,头上一块蓝,脚下一片绿。心里一声惊叹:“天上草原”,随便一伸手就能扯一片云彩走,随便一站脑袋就嵌进了蓝天。第一次感到天和地那么近,也许天和地本来就血肉一体,是眼睛把他们分得很远,也是眼睛把他们看得很近。

站在极目无边的草原,蓝天碧草,看绿色绒毯起伏,牛羊悠闲,远处散落的蒙古包像白色水泡浮在万波碧浪之上,这里的“三尺之平”全长在了山巅,仿佛是二千五百多米的众山的头挤在一起呈现了一片凹凸不平的辽阔草原。凸的地方是转着或静着的白色风轮发电机,凹的地方七分平三分坡,葱绿厚实,野花点点,干净得随时都有躺下去,打几个滚的冲动。拍照,不管站着、蹲着、躺着,人都在碧草蓝天间。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极目楚天清,全在这里,仿佛草地是驮在云背上,云走地动,总有几分心惊肉跳。湖南张家界的“天波府”以惊悚的危险感受美,总有几分匪气的蛮横;织金洞里的南天门则是疲劳者的呼喊,一个洞穴里的坡连天气都不接的地下也敢用天来比拟;内蒙东部的草原最能代表其夏天时节草绿牛羊肥的景观,但草薄、水浊、蚊虫多、膻味重,一旦坐下去,马上就后悔了。新疆的草原被沙漠、戈壁切成碎块撒在绿洲中间,往那里一站,人顿时渺小成一个黑点。因为天高地矮都太辽阔又十分空灵。

八月末九月初,这里的天、地、人都是山海里的精灵,都有自己绽放的空间,都很显现。

要是听到弱弱的流水声,一定要仔细寻找,也许就在你脚下的绿草丛中慢慢渗出的清泉正汨汨流向低处,草根边明亮的渗水到几十米或一百米处才成涓涓细流涌向四五公里外的山间水潭,水潭宽300多米,长2000多米,像嵌进草地里的一面明镜。当地人叫海子,又因她生在人迹罕至的高山之上,宁静温婉,清澈妙曼,赋名天池。凡有天池的地方都伴着一个或几个美丽的传说,总以为出自导游口中的故事最真切动人,其实生生限制了人们的遐想。

水面清涟漪漪,潭深得瘆人,潭边无一棵树,全是绒绒的草,整个草原约133平方公里的地界里没有大树,全是矮绒的杜鹃、延绵起伏的绿草,没有一样可以遮挡视线。随便站在任意一个地方,绿色就把你带到天边。这里云来一阵雨,风来一阵寒,阴晴更替,变化无常。

传说草原频频出现神奇佛光和云海奇观,可惜我们在草原逗留的几个小时里无缘得见,留点遗憾给今后的生命去享受。

夜晚我们住在水城县的海坪镇。第二天一早,睁开眼睛就被山簇拥着,宾馆窗户外全是葱绿的山。走出去,一堆一群的山跟着你,前呼后拥,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顿时觉得自己融入了山,成为山的一部分。诗人廖公弦说“要问天下多少山,一半跑到贵州来”。

我觉得天下的山曾经都到贵州来了,实在挤不下才走了一些,贵州人走到哪里都不屑看山,因为天下的山都带着贵州山的容貌品质。400多年前,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徐霞客麻鞋布衣,凭借羊肠小道跨越贵州山海,走到兴义万峰林时,望天长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其实贵州的山峰处处成林。

海坪镇主要居住着彝、羌、藏三个民族,以彝族最多,这是一个缅怀彝族先烈、传承彝族文化、凭吊英雄情结,绝无乡愁的地方。两山谷中间几年前才用石头垒砌的寨门高大坚实,走进去是200平米左右的圆形坝子,新铺的石板地,坝子边的高坎上有规律排放的石头全是音箱,供游客和彝民共舞。坝子在半山腰,边缘下是近百米的陡坡,坡下是一条没有水,裸露着灰色鹅卵石的沟涧。沟涧往上是高大延绵的山,依山建着一片楼房,土墙茅盖(当地叫土掌房),与藏式土掌房不同,它的顶全是斜面,成人字形。已不是彝族原始的土墙茅屋,一色钢筋水泥构建,外墙涂上泥或泥色涂料,屋顶用茅草苫盖一层,貌似土掌房,主要供游客和外地人避暑居住,不是真正的民居但号称“千户彝寨”。

坝子右面坡顶是2016年7月25日落成的彝族始祖希慕遮的高大铜像,身披大氅,目视苍穹,威风凛凛。坝子左面坡上与铜像对峙的是巍峨雄伟的九重宫殿,下大上小,平顶,有藏式建筑风格,通体褐色,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九重宫殿下坡走100米树丛中石板铺设的幽径通往彝族英雄支嘎阿鲁雕塑,雕塑往下走10米阶梯是一个很大的圆形广场,广场上醒目地放着九个圆形火盆,正中1个,沿边均距放8个。每年6月24日,彝族人在这里过火把节,由一人到旁边山上立着火炬塑像的下面钻木取火,点燃中间火盆再点燃边上8个火盆,人们围着火盆载歌载舞,然后举着火把各处游走。彝族崇拜“火”,认为火可以消灾除病,驱魔降妖,带来福气。相传一个叫木邓的先民在古木上钻了三天三夜终于取了火种,让彝族脱离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遂被尊为彝族火神。火把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据说这一天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望者找不吃住的地方,餐馆、小吃店、饭店、客栈爆满,更有甚者被堵在离这里还有几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掉头回去的。广场另一边坡顶上是时辰广场,有规律地立着长短不一的十根白色石柱,柱子上雕刻着时辰兽(虎、水獭、鳄、蟒、穿山甲、麂、岩羊、猿、豹、四脚蛇),一根柱上一个动物。彝族以十计年(《十月历》),十个月为一年,一月36天,一年余5-6天为过年日,一年过两个年,以大署为岁首过大年(火把节);以大寒为岁末过小年。每天的时辰按太阳照在柱子上投向地面的影子计时。据说彝族纪年法《十月历》同古代阴阳、五行、伏羲八卦互为渊源,可将中国文明史上溯万年,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中午,十分期待地走进“风情街”,想象着身披大氅风一样行走,猿一样攀爬的彝族男人;布鞋和裤角有泥。花帽、花衣、花裙子,针线不离手的彝族女人;大气庄严又具几分阴森的土司庄园及彝族民居,黄泥街道,石板街檐,土墙茅屋;甚至去看他们做饭、带孩子、做女红,衣服上有星点油污。

一进街口,逼进眼帘的是土特产销售,十来个着汉装的男女顺街檐两边席地而坐,他们面前或编织袋、或背篼、或竹篮、或塑料筐子,里面装着时令蔬菜、水果、干果,以核桃、猕猴桃最多,所有水果干果上面都有剥开了皮裸露着新鲜果肉的展示,供观看和品尝。无一人叫卖,却眼巴巴地看着我们。我在一筐红心猕猴桃前蹲下来,买主立即举起一个切成两半递给我一半,要我尝。猕猴桃个大、味正、纯甜,我问多少钱一斤,他一边回答一边把另一半又递给我,示意让我再吃,我摆手说称五斤,他硬递给我说,吃吧,吃吧我就给你称。在干净的灵魂面前有一点瑕疵都会被荡涤干净,他们做着商贩的事情却没有商贩的斤斤计较,民风淳朴。

抬眼望去,一条长150米左右,宽15米左右的石板街,两边全是钢筋水泥建的楼房,两层、三层不等,外观均按土掌房的样子打造,房瓴头高高翘起。一群排着整齐纵队,着民族盛装的女人从街那头走过来,服装以绿色为主,衣裙边镶嵌着醒目的宽大花边,花帽上饰物琳琅;离十米左右又一队盛装女人走过来,服装以白色为主;后面还有一队衣服以黑色为主镶红白色花边的队伍,每队十几人,让你觉得过于华丽,为表演而表演,没有一点生活气息。

走进去,只见鳞次栉比的商铺,主营土特产、彝族衣物,小吃店、饭店、旅社、客栈,没有一处民居,街中央辟出一块100平米见方的地界,泥地、边缘种些杂树、花草,中间用石磨盘(废物利用)铺一条弯曲的道走向一壁嵌着当代陶器的墙,算是一景。除磨盘给人几分历史感,再无感觉。历史的厚重没有存放在有型的空间,只留在了无形的记忆中。

彝族在这里有2000多年的生活史,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村寨都在云南:元江彝族土掌房民居(土墙瓦盖),建水彝族一颗印民居,均有上100年历史,有世外桃园之美称的泸西城子村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竟找不到一处彝族先民留下的古迹,哪怕是废墟!难道除了他们先民的坟墓“鬼主坟”,流传于口头的“父子连名”及口口相传的彝族英雄故事,再无乡愁可寻?

明朝初年一位高大美貌的四川彝族姑娘舍兹(四川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14岁嫁给贵州宣慰使陇赞·蔼翠,史称奢香夫人,蔼翠战死后继任宣慰使,带领彝民筑路通达,立驿站,斗马晔,护平安,38岁病逝,葬于雾笼坡。朱元璋派特使吊唁,特赐“顺德规人”,赦建陵园、祠堂于今大方县洗马坡。可惜可叹没有一样保留至今,奢香夫人故居(奢香博物馆)也是1994年由政府出资修建的,唯有奢香夫人的坟墓保存下来,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海德格尔说:“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文明的时代中,是否和如何还能有家园?”

惊喜的是随处可见彝族文字,这种表意文字绝不是借用和模仿汉字的产物,它与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承载和涵盖了彝族所有的乡愁。

“鬼主坟”是彝族神人合一的象征;“父子连名”是彝族宗氏文化的结晶;而这些新建的“古迹”或是传承文化,或是缅怀文化,或是凭吊乡愁的景点,客观上必成彝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

2018年9月23日

推介当下最活跃、最具特色的一线诗人,力塑当代诗人群像。

投稿与稿酬发放:

(0)

相关推荐

  • 贵州六盘水有处奇特景观,风景惊艳、彝族姑娘漂亮,游客却不多

    背包在路上7年,我的职业是旅行.请关注:雄鹰王浚,持续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故事. 虽然这7年时间里,雄鹰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对于多彩贵州的风景一直念念不忘,甚至之前打算今年春天的时候到贵阳去住一段时间.遗憾 ...

  • 【我的乡情139】石孝义:草原天路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草原天路  石孝义     北 方 草原天路,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和崇礼县交界的地方,西起张北县城南的野狐岭要塞,东至崇礼县桦皮岭.这条全长132.7公里的山间公路,像一条蜿蜒曲 ...

  • 《大家》: 张德祥《那年笔架山的月亮真圆》(外三首)

    <那年笔架山的月亮真圆>(外三首) 张德祥 那年中秋月还未满 我抚摸术后才二十几天的颈椎 突发奇想:想起神的力量 想起千里之外老家的笔架山. 毛病不能惯着.颈椎 既然是长年爬格子爬出来的毛 ...

  • 走,看花去!中国·贵州百里杜鹃2021年杜鹃花季3月15日开幕

    3月9日,"多彩贵州·花海毕节·浪漫杜鹃"中国·贵州百里杜鹃2021年杜鹃花季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2021年杜鹃花季将于3月15日开幕,花期预计从3月中旬持续至5月. 花季期间, ...

  • 诗人样本||徐华容:守望

    徐华容,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曾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参编贵州省中等农牧学校教材<农村应用 ...

  • 诗人样本||徐华容:零食里的童年

    徐华容,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曾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参编贵州省中等农牧学校教材<农村应用 ...

  • 诗人样本||徐华容:书房

    徐华容,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曾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应用文写作>,参编贵州省中等农牧学校教材<农村应用 ...

  • 诗人样本||徐华容:爱的极致

    作  者  简  介 zuozhejianjie 徐华容,女,汉语言文学专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及微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若干篇(首):曾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

  • 诗人样本||徐华容:我就是我

    9 12-2018 作者简介: 徐华容(1960年11月23日生于贵州绥阳县),女,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及微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若干:主编国家 ...

  • 诗人样本||徐俊鹏:一座山放低姿态

    徐俊鹏,六十年代出生,事业单位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十四岁开始诗歌学习,发表处女作<初遇冬雪>.伴随着自媒体的篷勃发展,大量原创作品在博刊.微刊发表.                     ...

  • 诗人样本||徐作仁·龚锦明:双子星座第25辑

    一 线 前 言 写作家与批评家相依相生,为文共存.本平台重点栏目--"双子星座",重磅推介当下在传统媒体或网络新媒文传已久.广有影响的诗名家和慧眼独到.文笔犀利的批评家,兼顾那些写 ...

  • 诗人样本||徐作仁:黑太阳把心事烙伤(十首)

    徐作仁,笔名,作人,网名:静水.1954年生,中学教师(退休),在<诗刊><星星诗刊><中华传奇><今古传奇><情海一叶><青年短诗大 ...

  • 诗人样本||徐作仁:瘦风把老乡的白发吹得更白了(组诗)

    徐作仁,笔名,作人,网名:静水.1954年生,中学教师(退休),在<诗刊><星星诗刊><中华传奇><今古传奇><情海一叶><青年短诗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