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一直被当做最简单惬意的养生法。但要想达到锻炼的效果,却并不是随便走走就好。今天给大家介绍7种散步方法,教大家把握住饭后散步里的健康门道,让你真正走出长寿!✦双臂向上斜举,就像表针指到“10点10分”的位置上,抬头挺胸,进行行走锻炼,每天坚持200步。✦这种走路方式有助于锻炼肩部、颈部肌肉,缓解和预防颈椎疾患。✦进行“10点10分”走时,应适当地降低行走速度,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肩颈不好抬不上去的可以慢慢来。✦每天走路时心里数数:“一二三四”。一二三四代表走四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吸气,第四步呼气,动作夸大一点,身体挺直,不许驼背。✦这种走路方式,有助于增强肺部免疫力和肺部细胞的弹性,提高肺部血管的通透率,从而保护肺部健康。✦呼吸走,最好选择在树多、水面湿度大以及负氧离子含量高的环境。
✦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把一字步当成每天走路的一个环节,走500米就够了。✦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走路时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髋关节有问题的不建议采取这种方式哦~✦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周围人比较少的环境,可以采用正走和倒走结合的方式,每天走30分钟,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倒走可以锻炼腰部和背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运走致痛物质如乳酸等来缓解腰痛;有助于强化脊柱核心肌群,稳定脊柱,减少腰背痛。✦老年人尽量不要倒着走。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在倒走时很可能会出现跌倒、磕碰等危险。✦行走时,上身挺直,抬头,下巴前伸,两肩向后舒展,迈步大小以两臂伸直的距离为宜,同时前后甩臂,一般以80~90步/分钟为宜。✦老年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松弛,造成脊柱变形、驼背。走路时,不妨甩开手大步走,可让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张,同时,还能锻炼背部和腹部肌肉,减轻腰部负担。✦老年人甩手走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掌握好适当的速度,太快容易失去平衡,太慢则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如果你觉得走路的运动量太少,可以走走跑跑交替进行。先快跑15步,再快走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或者快跑60秒,再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运动30分钟。✦走跑交替可增强体质,增加腰背及腿部的力量,对防治“老寒腿”、腰肌劳损等有良好的作用;这种方式运动量比较大,还能够燃烧脂肪,有助于减肥。✦这种方式强度比较大,中老年人应根据身体情况谨慎选择,运动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松全身,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感。✦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即可。✦踮脚走是前脚掌内侧、大脚趾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温补肾阳。✦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饭后散步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饭后散步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刚吃完晚饭不要散步,建议在饭后30分钟后再开始散步。选择一条安静、景色宜人的散步路线,如公园、江畔或者干净的人工湖边,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避免在车流量较大的街道散步,也不要选择漆黑无人的小道,安全没有保障。在散步之前,可以稍微活动、舒展一下筋骨。扭扭头、扭扭腰、踢踢腿、甩甩手,让身体活跃起来,避免在走动的过程中受到伤害(特别是对膝盖、脚踝等的损伤)。
✦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饭后散步的,例如患有胃下垂、冠心病、心绞痛、贫血、低血压等人群不可以盲目跟风饭后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