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留学生”也要参加科举考试
相关推荐
-
晁衡:生于扶桑,长于大唐
姓名:晁衡 时间:698-770年 籍贯:日本奈良 得名缘由:原名阿倍仲麻吕,日本留学生,因"慕中国之风",改名朝衡,长留大唐 专辑:<文苑英华> 代表作:<衔命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74章)
第174章 日本帝师 733年春天,当长安城朱雀大街两边的槐花渐次盛开,长安城处处充溢着槐花的清香时,李隆基带着武惠妃一行,浩浩荡荡地从华清宫返回了大明宫. 和每年春天一样,这个春天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
-
他是名留学生,仰慕唐风,和王维、李白等诗人是诗友,想回国却没回去
澹澹的沧水,竦峙的山岛,海阔也天空,一位白发老者站立船头,一边感慨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一边泪眼迷离的遥望东方,茫茫东海,日出之处就是阔别多年的故乡. 37年前,十九岁的他远离家乡, ...
-
域;外进士谁第一?阿拉伯人占鳌头——域外奇人中国缘4
域外进士谁第一?阿拉伯人占鳌头--域外奇人中国缘4 1 学问虽远在中国,也当以求之 唐朝是当时世界争相结交的超级大国,经过"贞观之治"后的大唐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如日中天,跨越历史 ...
-
引语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春天,晁补之考中了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之路.据<资治通鉴>卷七四记载,这次科考朝廷共录取了六百零二名进士,加上特奏名进士,合计有七百七十八人.这些人分别被授予 ...
-
为什么李白要哭祭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真相到底是什么?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公元754年,被贬在南方僻远之地的李白,听说日本留学生晁衡在乘船归国途中遇难,悲恸异常,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情深 ...
-
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本应是状元,却因一句话得罪皇帝被判第四名
说起王安石,很多人都会想到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主持的新政.对于新政的评价,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一些人坚决反对,一些人坚决支持,当然也有像苏东坡一样的人,支持其中一部分可取之处,对另一部分反对,也正是因 ...
-
才华横溢的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不屑、不能、还是不敢?
唐朝科举取士蔚然兴起,引领着时尚风气,参加科举成为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作为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人李白,他才华横溢,一生却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这让现代很多人不解,为啥呢?是不屑.不能 ...
-
贾宝玉最不喜欢读书,为什么最后还去参加科举考试?
本文音频: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为什么最后还去参加科举考试? 众所周知,红楼梦真本只有前八十回,我们研究解读红楼梦,一般也只限于前八十回,因为八十回后的续文文笔拙劣,情节单一,经不起推敲. 但今天我们来聊 ...
-
假如方一凡们穿越到古代参加科举考试……
0000000000 第37期 科举诗选 ○ 用功 懒惰 <小欢喜>的核心主题是原生家庭,而讨论原生家庭则势必关注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毕竟对于当今中国的绝大多数家长来说,高考是检验教育是否成 ...
-
蒲华,晚清画家,曾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只得...
蒲华,晚清画家,曾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只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后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他的山水画便能看出他的笔墨心性![惊喜][惊喜][惊喜] 长图
-
“诗仙”李白为何终身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在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综合手段,给人造成一种豪迈奔放.神奇异彩.飘逸若仙的意境,而被后人赞誉为"诗仙". 这样一位天纵奇 ...
-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为何终生都未参加科举考试?
性格直爽,豪放自适,又不贪慕宦官的生活,因此从不参加科举考试.沈复及其<浮生六记>给中国人留下的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精神向往.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那一份寄情山水,浪迹天涯的憧憬. 浮生若梦 ...
-
传说康熙皇帝年青时曾匿名参加科举考试,成...
传说康熙皇帝年青时曾匿名参加科举考试,成绩考得非常好.而实际上,这很可能是因为康熙的皇室书法风格暴露了身份,让阅卷的大臣看出了这是康熙的卷子,是康熙的字. 有人认为:清代科举考试主要侧重个人书法水平, ...
-
庆历二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以进士第四...
庆历二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以进士第四名及第. 宋仁宗让王安石等十人前去拜谢文坛领袖,时任枢密使的晏殊,晏殊在其他人都离开后,将老乡王安石留了下来. 晏殊对王安石说道:"廷评乃殊乡里,久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