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 政治队长(十五)

(0)

相关推荐

  • 知青岁月:当年返城陕北女子送他两双鞋垫,五十年后再相见好心酸

    一同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十一名北京知青中,数李吉刚的年龄最大,他上小学时,因为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三年级升四年级他的考试成绩倒数第二,学校让他留级一年.小升初时李吉刚又考了全学年倒数第三,学校又让他留级一年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难忘第二故乡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难忘第二故乡   天津  张成亮  在我的手机收藏里,有一首邓丽君的<小村之恋>,我十分喜欢其中的歌词, ...

  • 鸿门宴专家亲历鸿门宴

    鸿门宴专家亲历鸿门宴 菜九段 鸿门宴是灭秦后刘邦到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项羽驻地参加的一次宴会,因为过程因为过程充满加害因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 ...

  • 听老知青讲述在陕北插队的往事,他说陕北当时有多苦你都想不到

    马成骏是1969年1月份到陕北插队落户的,他曾经在陕北的后刘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多,后来当兵入伍才离开了他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的第二故乡.说起当年在陕北插队时的生活往事,马成骏至今还记忆犹新,那难 ...

  • 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时帮寡妇挑水惹闲话,他灵机一动想出好办法

    "那是一段苦涩的人生经历,我却难以忘记,时隔半个世纪,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句话是秦笃学老师一首诗歌的开头,因为这首诗,我俩有了交流,他说这首诗就是他年轻时的亲身经历,是 ...

  • 山乡老俵情

    山乡老俵情 鲍金棣 二0一八年十一月四日是我们广丰知青下放德兴五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原知青班的8名战友在班长程学军的带领下,满怀激情的回到五十年前下放插队的地方原德兴县界田公社光明大队程村生产队 ...

  • 听北京知青讲述在陕北插队的亲身经历:为了上大学她没能信守承诺

    ​王红玉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她曾在陕北杨家坪三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七年多,陕北的艰苦和贫穷让她吃尽了苦头,好在她赶上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末班车,幸运地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才离开了陕北.说起在陕北插队落户的那 ...

  • 邹辉:记忆中的那段岁月

    记忆中的那段岁月 邹 辉 两年的知青生活,是我记忆中非常沉甸甸的一段岁月.虽然在岁月的长河里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那段岁月里那些点点滴滴的画面,却永远刻在我的心里-- 1968年10月23日,17岁的我 ...

  • 秦姐姐

    题记:爱可以不顾生死,爱可以跨越今夕,爱可以超凡脱俗,爱可以忍痛舍弃-- 秦姐,她是我少年的心思里,十分心仪的姐姐.那时,她大概20多岁,大高个,体格丰满,身段窈窕,是远近闻名的美女一枝花 . 七十年 ...

  • 吴世可: 难忘的知青岁月(下)

    (接上期) 难忘的知青岁月(下) 文/吴世可 五 次 遇 险 下乡后的第二年,我跟别人一起到麂子岗锤石头,就是将公路边山坡上的石头用钢钎撬下来,将其锤成2-4公分的小石头,用作铺公路.当时是住在雅安观 ...

  • 知青往事:不做上门女婿做干儿子,他知恩图报的方式令人感动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陕西省延安地区的陈家坪大队第三生产小队只有五十户人家,因为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乡亲们的生活都很苦.考虑到陈家坪三队的实际情况,公社只为陈家坪三队分派了七名北京知青来插队落户,分派 ...

  • 知青生活往事;在陕北插队帮老乡写对联作弄人家,现在想想好愧疚

     郑小楷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他上小学时就写的一手好字,特别是毛笔字,写的更是龙飞凤舞,笔画流畅又大气,不光是学校老师表扬他,左邻右舍也都夸奖.因为他年年帮邻居家写对联,郑小楷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因为写 ...

  • 曾献铎: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作者 |   曾献铎 ...

  • 巴蜀之地 | 张宏文:老井

      [巴蜀之地] 文:张宏文 主播:湛蓝 图源:堆糖 人生旅途中,心底那眼"老井",始终滋润着我的生命之海. 上世纪7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在"我们也 ...

  • 何敏:见了你们格外亲

    作者近照 作者和乡亲们亲切交谈 见了你们格外亲 作者:何  敏 2017年11月初,我与43年前一同插队落户的女知青潘本惠,双双回到我们的第二故乡--四川省南江县正直区正直公社(现更名为正直镇)一大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