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世勣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一)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95章)

    第95章 圣上心思 当裴耀卿.王维在苦苦思索如何想出既为圣上接驾.又不增添百姓负担的万全之策时,他们并不知道,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在长安的朝堂之上,为了让唐玄宗名正言顺地前往泰山封禅,大唐臣子们是如何一 ...

  • 《隋唐系列》高宗为政八:苏定方平定阿史那贺鲁与李义府被贬出京师

    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十一月初一(丁卯),唐高宗李治正式册封武氏(即武则天)为皇后.翌年正月初六(辛未),唐高宗将皇太子李忠贬为梁王和梁州刺史,立武皇后的儿子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八月初十(辛丑), ...

  • 《隋唐系列》武瞾革命十九:一代名臣狄仁杰病逝

    久视元年即公元700年八月十四(庚申),武则天想建造大佛像,但被宰相狄仁杰上疏谏止.武则天非常信任和看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没人能比.她经常称他为国老而不叫名字.狄仁杰喜欢当面在殿廷争辩,武则天总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一)

    左台中丞桓彦范.右台中丞东光县人袁恕己共同举荐太子詹事司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问道:"阳峤不愿意担任这种专门负责弹劾他人的职务怎么办?(峤不乐搏击之任如何?)"桓彦范说:" ...

  • 轶事二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一)

    神龙二年冬十月丙辰(十六日),唐中宗任命蒲州刺史窦从一为雍州刺史.窦从一是窦德玄的儿子,原名窦怀贞,为避韦皇后之父韦玄贞的名讳改名为窦从一.窦从一一向阿谀依附权贵.太平公主曾和佛寺为争夺一座利用水力加 ...

  • 李尽忠之反(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一)

    万岁通天元年夏五月壬子(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唐.叛军攻陷营州,杀死都督赵文翙. 李尽忠是孙万荣的妹夫,他们都居住在营州城边.赵文翙为人傲慢而固执,当时契丹发生饥荒, ...

  • 裴行俭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十一)

    永隆元年三月,裴行俭于黑山大败突厥兵,并擒获他们的酋长奉职:可汗泥熟匐也被部下杀死后,割下脑袋向唐军投降. 当初,裴行俭进军到朔州时曾对他的下属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卒要出于诚心诚意,对付敌 ...

  • 唐隆之变(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一)

    先前,还是在武则天时期,长安城东有个叫王纯的居民,他家的水井往外溢水.溢出的水慢慢形成一个占地数十顷的大池塘,这个池塘被称为隆庆池.相王李旦有五个被封为王的儿子的宅第并排建在隆庆池以北.善于望气的人说 ...

  • 男宠怀义和尚(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一)

    武则天重修了原来的白马寺,派怀义和尚为该寺的住持.怀义是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前在洛阳街市卖药,因千金公主的关系进宫,并得到太后的宠幸.武则天想让冯小宝自由出入宫禁,便命他剃度为僧,大号怀义.又考 ...

  • 李世勣、卢承庆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三)

    渭南尉刘延,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当官之后的政绩在京师长安周边诸县中也是最为突出的.然而有一次,李世勣却对他说:"您年纪轻轻,这么快就有了大名声,应该自己稍加收敛,不要显得过于突出.(足下春秋 ...

  • 李世勣平定高丽国(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十二)

    薛仁贵在金山打败高丽兵后,率三千余人准备乘胜进攻扶馀城,诸将都认为他的兵太少而阻止他.薛仁贵说:"兵不在多,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于是他作为前锋部队先行与 ...

  • 轶事二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四)

    杨元琰见武三思专擅朝政,便向唐中宗李显请求辞官,要削发为僧,唐中宗没有批准.敬晖听说这件事后对杨元琰打趣说:"要是我早一点得知此事,我就去劝陛下同意你的要求,剃光你颗胡人的脑袋,岂不是太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