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论语》学心理:“一以贯之”之儒学、心法、心学、心理建设
相关推荐
-
【学点哲学】浅读《传习录》
文/李 俊 王阳明,这三个字,在当今社会,恐怕但凡是读过几年书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一直以来,王阳明都是一个偶像般的存在,很多著名的大人物,如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甚至日本的东乡平 ...
-
儒家思想绵延千年,在明朝出现新的变化
倡导"心外无物"与"致良知",令儒家纲常伦理思想强化早在孔子时代,儒学草创之初,便已经展现出了非常浓厚的等级尊卑秩序,这也是在封建王朝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和宣扬 ...
-
阳明已千古,何人再执灯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大结晶. 儒学在历史长河中浮沉两千年,与释.道相杀相成,结成心学.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01 儒家失败感初体验 春秋无王道. 孔子孜孜不倦地讲儒学,不辞劳苦地推 ...
-
读阳明心学:阳明四句是致良知的高度法理准则
阳明四句是致良知的高度法理准则 读王阳明心学最终必会归结到"阳明四句"教义,也就是阳明心学思想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浅论阳明心学的先天性不足及其破解之道
东方既白 著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 ...
-
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三)正统主流
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正统主流 后来儒家思想体系是怎样成为正统地位的呢? 秦暴政被推翻后,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仍分封诸侯,并用道家黄老思想治国,重用酷吏,严刑峻法,社会矛盾有加剧趋势.国家是统一了, ...
-
进阶篇:儒家修身速成之法
(作者周怡斌,作于2021年2月26日) 前言 我在<普通人如何修身>一文中,详细阐述了作为普通人,如何进行儒家"修身".主要讲了三点:(1)把"中庸&quo ...
-
心解力行方不惰——《论语》悟读【221】
心解力行,方能不惰. <论语>第九篇第十九章: [原文] 子曰:"语(yù:告诉)之而不惰(懈怠)者,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告诉他道理而能始终不懈 ...
-
一张图了解中国儒家(儒学、心学、理学)的...
一张图了解中国儒家(儒学.心学.理学)的文化发展!
-
从阳明心学看梁簌溟新心学
我是对中国前途充满了希望,绝对乐观的一个人.我胸中所有的是勇气,是自信,是兴趣,是热情.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的.随便而有的:这里面有我的眼光,有我的分析与判断.(梁漱溟<朝话·言志>) 本 ...
-
【阳明心学精髓十字】阳明心学精髓之处在于...
[阳明心学精髓十字] 阳明心学精髓之处在于10个字: 1.心即理 2.知行合一 3.致良知 笔者理解如下: 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外无物,心理合一,理在心上求.修行重在修心! 知行合一:知是行 ...
-
国学瑰宝《论语》全文、注释及译文 (学而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 ...
-
阳明心学与赛斯心法
现在我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洞见,并且我看到的文章好像都是刚好最适合我的一样.我感觉我的能量活起来了--通过做自己认为最高激情的事情.对我来说,那就是写这样的原创性灵性思考文章. 巴夏诚不欺我. 实不相瞒, ...
-
【南怀瑾老师】这六步修养的功夫是孔门儒学心法的真传
这六步修养的功夫是孔门儒学心法的真传 本文摘录自 <话说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
-
《论语》通今丨学理科的人,一定比学文科的人聪明吗?
点击上方关注国粹君的"视频号" 文丨国粹君 学理科的人,一定比学文科的人聪明吗?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的答案恐怕都是--是. 不少人觉得,只有理科学不动了,才会去文科. 每一年新同 ...
-
论语述而7.2 | 为己之学的三重境界
[原文]述而7.2·默而识之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竹注] 一.默而识之:"识"读音同"至",默记于心. ...
-
带你了解,儒学释家道家心学等,优良的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精髓。
带你了解,儒学释家道家心学等,优良的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