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表格式教案(2课时)

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班级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4孙权劝学节次2“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法提示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PPT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资治通鉴》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二、作者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是北宋_____家、______家。《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三、人物简介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公元222年称帝,国号吴。三国鼎立局势形成。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 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三国时吴国重臣。四、听读并划分朗读节奏1、主谓之间可停顿。如:蒙/乃始就学2、谓宾之间可停顿。3、如:隔/篁竹,闻/水声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可停顿。如:奉命/于危难之间4、句首的语气词、连词、关联词、总结性词后面可停顿。如:夫/大国,难测也故/逐之一读:读准 字音(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读准节奏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责问的语气。(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调侃,自豪的语气。二读:读懂文意翻译“六字法”1、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可保留不翻译。2、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或现在不常用的词。3、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文词。4、调:调整倒装句的句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5、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6、连:连词成句。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调)。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留)!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换)。卿言多务,孰若孤(补)?(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换)。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补)结友而(删)别。逐词翻译(见PPT)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②孰若孤?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人学识尚浅。(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第二课时理清思路:孙权劝学(详)吕蒙就学(略)     学鲁肃赞学(详)合作探究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来分析一下。启示:?三读:读出语气(情味),体会人物形象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不悦、责备。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言辞恳切。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称赞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人物形象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劝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反思: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在此,老师借冰心的一句话送给同学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祝愿大家都学有所成!延伸拓展: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    当涂掌事,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  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    少年不学,一事无成堂作业: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看法即可。劝学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杜甫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二次备课教 学 后 记

(0)

相关推荐

  • 背《孙权劝学》有感

    今日背诵了<孙权劝学>,文章不长,就十句,很快就背了下来: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

  • 《孙权劝学》详解

    <孙权劝学>详解 ①初 (当初,当时),权(孙权)谓(告诉,对--说,)吕蒙曰:"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今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不可不学!&q ...

  • 《黄河颂》表格式教案(1课时)

    第  三   周  星期     一                     2021  年   月   日课 题<黄河颂>课时1教学目标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 ...

  • 《济南的冬天》表格式教案(第2课时)

    总 课 题四季美景总课时数授课日期课    题2. 济南的冬天课时2-2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 ...

  • 《春》表格式教案(第1课时)

    总 课 题四季美景总课时数授课日期课    题1. 春课时2-1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 ...

  • 《春》表格式教案(第2课时)

    总 课 题四季美景总课时数授课日期课    题1. 春课时2-2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 ...

  • 《济南的冬天》表格式教案(第1课时)

    总 课 题四季美景总课时数授课日期课    题2. 济南的冬天课时2-1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 ...

  • 《时间的脚印》表格式教案(2课时)

    8 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课题时间的脚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 ...

  • 《大雁归来》表格式教案(2课时)

    7大雁归来教学目标课题大雁归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 ...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表格式教案(2课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 ...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表格式教案(2课时)

    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目标课题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