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

(0)

相关推荐

  • 分田记

    分田记 ◇郭文华 生产队分田到户的时候,我还在上学,但我们小孩子对土地的那份渴盼,对吃饱肚子,不再忍饥挨饿的那份追求,甚至比大人更甚.那时在家里总能听到欢乐的笑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总能看到人们脸上洋溢 ...

  • 串场人家(二十三)

    串场人家(二十三)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开门六件事,油盐酱醋柴米.后被城里人加上了茶.成了七件事.生活水平提高,茶成了普通人家生活之必需,且成了茶文化.据说茶为生活之必需, ...

  • 走不出去的麦田

    在广袤的鲁北平原上,有一个不足三百人的小村,东西长.南北短,村东紧邻着247省道.村里所有的男人都是一个姓氏,男孩一降生就有人喊爷爷.据传五百年前,有亲弟兄三个落户至此,开荒垦田,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二 ...

  • 当年的生产队长

    原创 田欣 在大集体的年代,村里的生产队长的权利仅次于村支书,大到安排生产.登记工分,小到社员请假.分粮分菜,可以说是队里的大小事务,队长一个人说了算.谁要违法规定,就罚你干又脏又累的活儿或出工不记工 ...

  • 【12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李永君作品

    感谢你,我的母亲 李永君(河南) "爹,伸手,天冷了,得多穿件毛衣."在确山县盘龙镇西郊村一农家小屋内,村民李玉花刚给公公换下弄脏的衣裤,正在忙活着帮他穿衣服. 这是确山县盘龙镇西 ...

  • 【浠蕲事】岁月里的那一碗米饭

    岁月里的那一碗米饭 民以食为天. 在我的观念里,米饭是主食,虽然不至于顿顿要吃大米饭,但是至少每天要跟米饭照过面.如果哪一天没沾过一粒米饭,总会觉得对不住这一日的光阴,就连晚上睡觉也觉得不踏实. 家里 ...

  • 枇杷黄了

         枇杷黄了 □郭文华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每到麦黄蚕熟的时节,看到一树金黄的枇杷果,脑海里便浮现起宋代戴复古的这首<初 ...

  • 癫子二题之张癫子

    苗乡散记 张癫子  那年夏季,流金铄石,一天上午,正是生产队散了早上工,家家户户准备吃早饭的时,寨子里突然来了一个癫子.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寨子大门口已人头攒动. 听说来了一个癫子,我们这群野惯了的孩 ...

  • 【乡土文学】龙川河||勤劳人家最美

    勤劳人家最美 renqingmei 文/龙川河 每当我想起甘肃漳县的老家,总会眼前浮现出哥哥晋朝元的影子.朝元哥其实是三大伯家的上门女婿,他的家就在生产大队的另一个自然村的生产小队,由于家里兄弟多,自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编者按:本文选自于信阳市政协文史委编写的<我的知青岁月>,主 ...

  • 串场人家(二十六)

    串场人家(二十六)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生产队场头上,竹箩是易耗易损品.一年下来,推陈出新,至少得添个三十只二十只的.细帐算起来,是笔不小的开支.生产队长见了柳神的柳器家什 ...

  • 南洋十二年(十三)

    18.当会计   被选为生产队会计."内当家"这个"家"不好当,而且是个穷家.当初就是取个钱还要到公社信用社,来回二十里地.    "一打三反&quo ...

  • 串场人家(二十四)

    串场人家(二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农村全面推行农业学大寨.怎么个学法?似没有统一的硬行规定.大致上,每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基层三级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