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论中西文化和维新变法,至今读来,依然充满灼见
相关推荐
-
福建人严复翻译《天演论》声名鹊起,他为何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一有闲空,就照例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一度让鲁迅先生痴迷的<天演论>,便是福建人严复翻译的. 一百多年前,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严复用< ...
-
陈春生||山西大学的创始人—谷如墉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大清掘墓人——晚清重臣的离奇人生
提到中西文化的交流,我们必然绕不开一个世纪前的洋务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大家记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但有这样一个人,提出了"中体西用"的重要观点,建立了 ...
-
求是书院:务求实学 存是去非
求是书院是中国最早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为浙江大学前身,位于杭州市大学路(原蒲场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以普慈寺为院址,筹建新式学堂,定名为求是书院.书院成立后,由于清末新政的推 ...
-
戊戌 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这一年的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百日跌宕. 戊戌七君子: 谭嗣 ...
-
丙申.国学堂--梁冬对话曲黎敏1.丙申.【国学是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曲黎敏:你既然加了一个国字,那么就有国家的意味在里边.那么就是说国家机器所认可的学问. 儒学在国学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儒学?曲黎敏:但是我们现在一般说起孔子,都说的是 ...
-
527字,一封历经2245年沧桑的家书,至今读起来依然让人泪流满面
谁没有背井离乡过? 谁没有踏上过离家修炼的征程? 谁没有躲在黑暗中想家想到哭的心酸历程? 我们都一样,都只是平凡的人,家再远也是家,离家再远,只要亲人还在,那也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犹记得当年,一个人带 ...
-
香港青年领军人物郑志刚: 保育中西文化地标皇都戏院,重塑香港软实力
来源:房天下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郑志刚早前出席团结香港基金"团结卓尔论坛",以 "艺.文.商.社共融 重塑香港软实力" 为演讲主题,分享了他在艺术.文化 ...
-
中西文化的关键差异,在于哲学体系与思维逻...
中西文化的关键差异,在于哲学体系与思维逻辑之不同.由于学校教育失根,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太了解自家哲学体系喽,呈现出叛逆文化基因的趋向.
-
清史:“康熙历狱”,中西文化隔阂所产生的诬陷案
清史:"康熙历狱",中西文化隔阂所产生的诬陷案 关键词:徐光启.汤若望修订<崇祯历书>.南怀仁替汤若望洗刷冤情 前因 徐光启.汤若望修订<崇祯历书>:公元1 ...
-
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遗存和重要见证
[图书评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貌,又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正是这种民族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使中国文化在 ...
-
中国人享受着全世界最高维度的文字,中西文化强烈碰撞不可阻挡!
当了解世界各国语言体系后,会发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远超中国人自己的理解,在中国,一个人学习了4000个汉字,就可以阅读全部行业的技术文档,几乎不会有太多的阻碍,内容可以看,懂不懂来自底层专业知识的获得 ...
-
中西文化合璧的奇幻之旅:《轩辕剑叁》&《天之痕》
大宇双剑的名号,试问中国玩家有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当然,仙剑系列主要走的是仙侠国风,而轩辕剑的路子则更"野"一点.其中,轩辕剑三:云和山的彼端的剧情设定更是走出了"东方文化 ...
-
波粒二象性与中西文化
波粒二象性与中西文化 胡良 中国文化是大陆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大陆文化(长城文化)具有内向性(不具有侵略性):社会秩序是儒家文化,体现为,国家,家庭及个人. 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最具 ...
-
绅士精神:中西文化共同锻造出的绅士魅力
绅士精神 在中国几经断裂的社会文明史中,绅士精神并没有被长久养成,却庆幸出现在生于1970年代的人群之间.他们与西方战后一代颇有些相似--在人文与思辨中长大,在重建与繁荣中成人. 展开剩余76% 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