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读书笔记161--面色青黄,皮肤跳动,这是肝脾不和,肺气虚弱的表现,需要慢慢调理
相关推荐
-
麻杏石甘汤辨治小儿发热
麻杏石甘汤辨治小儿发热 □ 江志雄 广西中医药大学 麻杏石甘汤源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张仲景立此方辨治太阳中风变证.麻杏石甘汤配伍精当,疗效卓著,历代医家喜用此方辨治表寒里热之流 ...
-
伤寒论读书笔记-余泽运
余泽运<伤寒论读书笔记>-豆丁网 余泽运 伤寒论读书笔记欲发表 拙作<村医应诊随笔>已在本网站发表完毕.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缪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看到本书的读者多提宝贵意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61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代赭一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 ...
-
《伤寒论》读书笔记226、227--大小承气汤的使用的辩证
学习上古医学 弘扬传统文化 条文226,阳明病,其人汗多,以津液外出,胃中燥, 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 这一条是讨论小承气汤的治疗范围 小承气汤具有泻下的力量但是 ...
-
《家庭作业的迷思》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发布时间:2017-02-12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 ...
-
《伤寒论》读书笔记185、186、187--
学习上古医学 弘扬传统文化 条文185:伤寒脉浮滑,此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这一条讲了阳明经热的治疗 病从伤寒而来,脉开始变成浮滑之脉 浮滑首先是阳脉,代表阳气有余 表有寒,里有热 这里和后面 ...
-
《伤寒论》读书笔记179、180--太阳少阳并病,用刺法,太阳少阳合病有下利的情况用黄芩汤,呕吐加半...
学习上古医学 弘扬传统文化 条文179: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 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这一条交代了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治疗和禁忌 先有太阳病后出现少阳病,这叫太阳少阳并病 症状是 ...
-
《伤寒论》读书笔记167、168--下利不止,理中汤没有用可以试试固涩方,如果还没有效果就要用五苓散...
条文167: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 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这一条是讨论下焦不固 ...
-
《伤寒论》读书笔记171--感冒同时有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的情况用用桂枝人参汤。
学习上古医学 弘扬传统文化 条文171: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 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这一条介绍中焦虚寒有下利痞硬 兼有表邪的情况 中焦虚寒而有痞硬中医上叫 ...
-
《伤寒论》读书笔记174--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呼吸不畅的情况,寸脉微浮,尺脉沉弱,可以因势利导用...
学习上古医学 弘扬传统文化 条文174: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 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 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这一条介绍胸中有痰用吐法治疗的情况 病如桂枝证, 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