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肚子圆鼓鼓,是吃撑、积食的表现吗?

用肚子大小判断孩子是否吃撑、积食,没有看舌苔、口气、大便、睡眠那么好学好判。

但孩子小肚子的状态也能给家长一些喂养、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方面的信号。

今天来重点讲讲: 孩子的小肚子圆鼓鼓,是吃撑、积食的表现吗?

  4岁前的孩子肚子一直圆鼓鼓,无不适感,正常。

小朋友的肚子天生就是圆鼓鼓的。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孩子腹肌没发育完全,不能将腹内脏器紧紧束缚在内。

此外,孩子的腰椎因为生长发育的关系,会向前凸,导致小肚子看起来就是圆滚滚的。

孩子4岁前,肚子圆滚滚得很均匀、不夸张异常,皮肤颜色正常,平躺触摸的时候没有摸到异常的肿胀硬物,孩子也不排斥家长摸小肚子……

家长别担心,这是正常的。

●  极少数情况,需及时就医!

孩子出现:

肚子一侧或局部鼓胀;

肚子鼓胀、肚皮松弛;

肚子突然鼓胀、发硬、肚皮颜色异常、伴随呕吐、腹痛等症状;

需要及时就医!

孩子如果肚子鼓胀,同时有特殊面容,发育迟缓等问题,同样需要就医。

更常见的肚皮异常鼓胀有:

婴儿喝奶后肚子鼓胀、紧绷、有压痛感,肚子叫,放响屁,排便困难,多是肠胀气。

小婴儿肠胀气,家长要及时发现,找到正确处理方法:

肠胀气症状:

① 肚子鼓胀紧绷、有压痛感,有肠鸣;

② 吐奶、连续打嗝、放响屁;

③ 排便困难,用力憋劲,常小脸涨红;

④ 哭闹不止,给奶可以缓解,但吃奶时会显得很烦躁。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机升降的中枢,不当喂养导致脾胃受损、失运,就会导致中焦气机不畅,气滞湿阻,成痞成瘀。

小宝宝有肠胀气,原因是肠道气滞,遇阻不行,属于“盘肠气痛”的范畴。肠道蠕动慢,气体就容易堵在里面,引发胀气、绞痛。

常见原因有二:

① 受寒;② 乳食积滞,比如喂奶过量,母乳妈妈吃得过于补益等。

前者要注意御寒,可以用婴儿暖水袋给孩子敷肚子缓解肠胀气。

后者要调整喂养方案,减少喂奶量(每次少加1/3奶粉量)、母乳期妈妈清淡饮食;有积食的情况下,可以服用三星汤/新三星汤产品。

平时给孩子拍奶嗝、飞机抱、做排气操等都是预防肠胀气的重要方法。

儿童大吃大喝后肚子鼓胀不适,不给按,多是吃撑、积食。

《育婴秘诀》说:“小儿无知,见物即爱,岂能节之?节之者,父母也。” 

孩子往往自己无法自我节制。有的孩子明明已经吃到肚子胀痛,但胃口仍然很好,很能吃,不太注意的家长就会错过孩子已经吃到“十成饱”、甚至已经积食的信号。

提醒家长每天关注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

暂时的吃撑,未来2~3天可以通过素食+运动缓解。

如果出现腹胀腹痛的情况,同时舌苔厚、有口气、大便睡眠都不正常,就要及时消食导滞,同时灵活调整孩子的喂养方案。

三星汤、新三星汤产品,是孩子助消化的常备食疗饮品,饮时注意配合素食或减少辅食、冲稀配方奶。

如果有积热、便秘的情况,还可以合用四磨汤口服液。

等到积食消了,也不是万事大吉,可以敞开了吃,像之前那种吃撑、吃到积食的食量,对孩子来说肯定是过量了。家长要学会给孩子的喂养设置“警戒线”,按需喂养。

建议家长多学习给孩子顾护脾胃的方法,按照孩子的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消积方。

可以每天关注许尤佳育儿堂的每日推文更新,及时学习应季儿童保健的知识。

还可以订阅课程《许尤佳儿童消化18问》,每天花5分钟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

一些日常喂养上需要注意的细节,家长学会了,孩子的脾胃是长远获益的。

若要小儿安,顾护脾胃是必修课 👇

新三星汤助消化,方便好喝有效 👇

温馨提示

有任何问题,或想进入家长群交流,都可以加【许尤佳育儿堂】小助手【立春】的微信咨询

▶ xyjyet_lichu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