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注释(十一)
相关推荐
-
中庸研读第6讲:第11-12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6讲:第11-12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11--12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君子遵道而行及君子依乎中庸等观点:理解君子之道费而隐,中庸之道用途广博,体含精妙等道理:认 ...
-
圣人之道,世之法则
圣人之道,察乎天地,循真理而无穷无尽,汇星辰而日月昭明.厚德载物,至诚无息,考诸圣训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至纯明德,至道不凝也. 凡为君子者,以德为本,学礼立身,修道正教.持正道之心忠君爱国,行仁恕 ...
-
《中庸》日课015丨做事,只要认为对的,就去做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中庸>日课第15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张居正讲解说: 不但圣人,虽天地如此其大 ...
-
《中庸》导读(三)
第十章 什么是真正的强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rèn)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
-
中庸注释(一)
题解 ① 郑玄<注>:"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② 宋·朱熹<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
-
《中庸》注释(二十一)
[原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 ...
-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译文(卷十六到卷二十一)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 ...
-
黄帝内经-灵枢:八十一篇注释
黄帝内经-灵枢:八十一篇注释 <灵枢>,9卷,81篇.又有<黄帝内经灵枢>.<九卷>.<针经>.<灵枢经>等名.与<素问>为姊妹 ...
-
黄帝外径:八十一篇注释
<黄帝外径>注释 相传的<黄帝外经>原称<外经微言>,为明陈士铎所传,所述内容带有浓重的道家思想,理论阐述恪守后世的阴阳五行概念, 是以黄帝及雷公.风伯等二十三位大 ...
-
难经:八十一难注释
<难经>:八十一难注释<难经>为<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或称<八十一难>.旧题秦越人撰.大约成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该书针对<内经>中深 ...
-
【原创】《曹全碑集联》碑帖/注释 书法集(之十一)52-57)/王玉良
[原创]<曹全碑集联>碑帖/注释 书法集(之十一)52-57)/王玉良 根据各界诸位爱好楹联及书法需求,笔者增补书法,并对注释进一步修正,敬请方家斧正.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52为慕机云常 ...
-
四书五经-中庸原文 注释 译文 读解
中庸简 介<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前483 -前402 )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 孔鲤,字伯鱼:伯 ...
-
《中庸》注释(二)【原文】天命之谓性,率...
<中庸>注释(二)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性本自然,与生俱生.万化流行,随顺天性,道在其中.道有品节,修而全之,以至天人合一,是之谓教. [注释]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