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注释(一)

(0)

相关推荐

  • 《系辞传》–上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 ...

  • 四书五经-中庸原文 注释 译文 读解

    中庸简 介<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前483 -前402 )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 孔鲤,字伯鱼:伯 ...

  • 《中庸》注释(二)【原文】天命之谓性,率...

    <中庸>注释(二)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性本自然,与生俱生.万化流行,随顺天性,道在其中.道有品节,修而全之,以至天人合一,是之谓教. [注释] ①< ...

  • 《中庸》注释(四)

    [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之情未发时,浑然在中,心无一物,称之为中.随其所发,皆合乎 ...

  • 《中庸》注释(五)

    [原文]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执中通变,小人反之.君子之执中而通变,有君子之之 ...

  • 《中庸》注释(六)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

  • 《中庸》注释(七)

    [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译文] 孔子说:"道 ...

  • 《中庸》注释(八)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q ...

  • 《中庸》注释(九)

    [原文]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 ...

  • 《中庸》注释(十)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只是隐遁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