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人家(四十七)

(0)

相关推荐

  • 兴化往事(2)

    启程 兴化是扬州本专区的一个偏远乡村,但交通十分不便. 随着汽笛的长鸣,轮船载着我们热血沸腾的知识青年出发了.我们不知道忧愁,我们觉得我们终于长大了,我们终于可以离开家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去施展我们的 ...

  • 我当知青的那段经历/金犁

    "正是江淮三月天,杜鹃声里雨如烟. 豆蔻年华殷勤意,辜负春风又一年."   01              这正是我当知青时的真实写照,当时我在罗山莽张公社,感觉正青春的自己,满心 ...

  • 散文||借 牛【征文】

    借   牛 潘宗旭||贵州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牛年春节假期已是过半,有一句世说新语,叫做"假期余额已不足".是的,对于我来说,岂止是"假期余额不足",而是牛年来 ...

  •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 编者按:本文选自于信阳市政协文史委编写的<我的知青岁月>,主 ...

  • 华州南塬人家的农具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南塬人家的农具 --耙模犁铧耩子牛根头 作者 王立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在华州农村,广大的农村生产队,即农业社,农户农民,耕地种庄稼使用的生产工具有很 ...

  • 【灵璧故事】渐行渐远的那些农活儿

    特别的活儿   文/晏金福 上个世纪50年代末,生产队没有一台农业机械,连大牲畜都少得可怜.本来该机械干的,顶不济也该由牲畜干的活儿,也不得不由人来代劳.那时,十六七岁的我,这些特别的活儿,几乎全干过 ...

  • 谢隆新作品《​又闻犁耙响》(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 ...

  • 师傅打造一枚戒指,这造型够独特,不愧是手艺人

    师傅打造一枚戒指,这造型够独特,不愧是手艺人

  • 串场人家(十七)

    串场人家(十七)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冯董两家,为二子和大花的婚事,几经周折,终于达成协议.二子娘掌握了主动权,心中洋洋自得,大花已六甲在身,做冯家的媳妇,是龛在碗里的鳖,十拿九 ...

  • 四十七首网络流行歌曲串烧DJ版《受了伤的狼》《后海酒吧》等

    四十七首网络流行歌曲串烧DJ版《受了伤的狼》《后海酒吧》等

  • 串场人家(二十四)

    串场人家(二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农村全面推行农业学大寨.怎么个学法?似没有统一的硬行规定.大致上,每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基层三级组织 ...

  • 串场人家(二十七)

    串场人家(二十七)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一年两次完公粮,是必不可少的.夏季卖小麦,秋季完水稻.至于棉花.队里的生猪,无一例外,都分别由供销社和食品站收购.   夏季完公粮是 ...

  • 串场人家(三十四)

    串场人家(三十四)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男欢女爱,人性的张扬,在未婚年轻人中,显得尤其激烈振荡,无论贫穷富裕,无论文化水平高低,无论性格内敛还是张扬.青春期的荷尔蒙源源不断 ...

  • 串场人家(三十七)

    串场人家(三十七)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针对家在农村在读的学生.家在城市的学生,则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 ...

  • 串场人家(四十)

    串场人家(四十)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知道吕芳近期的活是晒棉花,为她高兴.身单力薄的城里姑娘,不久前还是个只会背书包的学生,肩不担担,手不提篮,正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纪.因形势 ...

  • 串场人家(四十一)

    串场人家(四十一)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刚回到保管室,孙守成手里拿着个单子,走了进来.彼此打过招呼,孙守成说道:队里为发展副业,多管齐下,决定利用空闲队房,种植蘑菇.我听了感到 ...

  • 串场人家(四十二)

    串场人家(四十二)  作  者:乔 永 星 图  片:选自网络 听到队里长蘑菇的消息,在感到新奇的同时,尤觉兴奋,有很多的未知数,在等着揭秘.为了不失时机,五间旧屋,被收拾得空空荡荡,开始搭架.兵分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