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建筑-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成为游览胜地。1957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故而在1981年重新选址于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重建了更为壮观的黄鹤楼。新黄鹤楼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并可观赏诸多大型壁画和名人名句。站在高处举目远眺,壮阔美景一览无余,格外畅爽。

⬇️黄鹤楼公园

黄鹤楼公园坐落在市中心蛇山,占地面积35.67万平方米,面朝长江大桥,隔江相望有晴川饭店。公园以黄鹤楼主体建筑为核心,先后建成白云阁、落梅轩、岳飞广场、百松园、梅园、杜鹃园等大小景点60多处,形成名胜区、文化区、植物区、岳飞景区四大景区。其中,黄鹤楼共五层,一楼大厅有“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二楼大厅有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三楼大厅有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壁画,并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五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外走廊还可以举目四望周围风景。

⬇️黄鹤楼

新的黄鹤楼于1985年建成,外形雄伟壮观、古朴典雅,是武汉市的标志建筑。黄鹤楼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楼内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展览。

️⬇️黄鹤古肆

位于黄鹤楼东南290米、白云阁以南120米处,是明清式仿古建筑群,呈东南向。此处主要经营古玩玉器、翡翠玛瑙、木刻根雕、美术陶瓷等旅游工艺纪念品。

⬇️黄鹤归来铜雕

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

⬇️白云阁

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

⬇ ️岳飞功德坊

岳飞功德坊高10.7米,宽7米,4柱5梁,造型素雅庄重,选用优质的白色大理石精雕而成,是石牌坊群中形制最高大宏伟的一块牌坊,以示光大爱国热忱和弘扬民族精神。

⬇️宝铜顶

即清同治黄鹤楼楼顶,陈设在黄鹤楼正东92米、白云阁以西185米处,宝铜顶系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秋末,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主持重建黄鹤楼时,为了和这座新修的名楼相匹配而下令铸造的。

⬇️毛泽东词亭

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亭中央矗立一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

⬇️千禧吉祥钟

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

⬇️胜象宝塔

  胜象宝塔亦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或元代白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塔体内收外展,遒健自然;整体造型由基座向上逐渐收缩,尺度愈缩愈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庄重持稳,端庄优美。

  宝塔原址在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

⬇️瞰川亭、揽虹亭

瞰川亭、揽虹亭位于黄鹤楼前台阶中轴线的两侧,亦称南亭、北亭,系黄鹤主楼的配亭,起美化、装饰作用。两亭南北相对,底部雕花栏杆,顶部八角重檐,红柱黄瓦,流金飞碧。

⬇️南楼

位于公园南区,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平添古朴之色。

⬇️三楚一楼

三楚指先秦时期楚国的疆域,秦汉时期分为西楚、东楚、南楚。

南楚:是最早形成的,楚人扩张后,占领两湖、河南南部、安徽西南、江西等地区。春秋时期,由于楚国位于中原南部,所以中原各国称其为“南楚”“南蛮”。

东楚: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后,越国胜利,占领江苏、浙江两省(徐州除外),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占领吴越地区。这块新的领土,由于在故地东面,所以称为“东楚”。

西楚:楚国衰落后,向北发展,灭鲁国,并占领徐州周边、安徽淮河以北,并大量向淮北移民。这块地区由于位于东楚的西面,所以叫西楚。

黄鹤楼有“楚地第一楼”之美誉,故前面的牌坊名为“三楚一楼”。

⬇️搁笔亭简介  

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

⬇️ “鹅”碑亭

在黄鹤楼以东245米处,有清代流传下来在武昌蛇山黄鹄矶的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一方。

⬇ ️诗碑廊

黄鹤楼东南210米,共嵌有石碑124方,环绕景区鹅池四周,碑刻内容为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根据真迹描摹镌刻,这些风格各异,情趣盎然的作品或潇洒古朴,或雍容典雅,或雄浑厚重,或隽逸瑰奇。其中有知名书画家李可染、邵宇、沈鹏、尹瘦石、董寿平、欧阳中石、陆俨少、赵少昂、刘艺、刘炳森等的手迹。

⬇️九九归鹤图

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

⬇️落梅轩

轩内有免费的编钟表演,每场大约15分钟

⬇️鹅池

鹅池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东南209米、白云阁西南103米处,与白龙池紧紧相连,是南区景观的中心。

  世传书圣王羲之爱鹅,言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曾辟池养鹅,并观其神态,从而练成一笔而就的鹅字。

  1986年根据这些传说修建了现在的鹅池,在形似弯月的水面上建一石桥,将池分为二瓣,水面较大的南部为鹅池,水面较小的北部曰白龙池。

  鹅池水面面积约600平方米,池中植睡莲、王莲,还置有两座由太湖石构成的假山,水中红鲤、锦鲤悠闲漫游,几只白鹅“曲项向天歌”,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山水画。

⬇️白龙池

白龙池位于公园南区,南楼南侧,水面200多平方米,水深2米,其北面是大型浮雕《九九归鹤》图,南面与鹅池紧紧相连,池中睡莲片片,喷泉若雾,景色极佳。

  据史书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1568年),武昌及沿江一带火灾频繁,民大骇。有云游方士献策,居民在楼左以铗为池,注江水供奉白龙以镇祝融,果久不被火,后人皆称之“白龙池”。

⬇️紫薇园

⬇️紫竹苑

紫竹苑位于蛇山南坡,在黄鹤楼东南176米、白云阁西南“6米处,东毗诗碑曲廊,西临跨鹤亭。

  紫竹苑,原为“东山小隐”之地,所谓“东山小隐”乃是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湖北布政使徐惺作为隐居之用构筑的一座私人宅园。由于最初搭盖的房屋均为竹结构,名曰“竹园”,因依山势呈阶梯状,高低错落,隐现于山林之中,故称为“东山小隐”。

⬇️奇石馆

奇石馆位于从公园西区到公园南区参观的必经之路,该馆建于1990年,原称文苑,是书画、工艺品展览场所,馆内分为室内和室外展区两部分,室内展出奇石262块,室外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35方,这些奇石中,大者逾几十吨,据称为华夏奇石第二,可陈列庭院轩堂;小者若蛋点,可置案几架头,供人摩挲咏吟,把玩欣赏,怡情养性。

⬇️跨鹤亭

跨鹤亭位于公园南区紫竹苑西北角,亭名取自跨鹤之仙的传说。

⬇️古井

⬇️杜鹃园

杜鹃园位于蛇山北坡中段,占地4190平方米,园内以花期较长的夏鹃为主,花色以玫瑰红居多,少量为粉红、桔红色。每年5~6月,杜鹃盛开,簇簇山花,烂漫如锦。

⬇️梅园

梅园位于蛇山北坡东端,与杜鹃园紧临,占地6000平方米,园内已植梅千株,共有20余个品种,多从东湖磨山的梅园和马鞍山引种而来。其中粉红朱砂、小红朱砂、变绿萼、小绿萼、银红台阁、玉蝶、丰后梅等俱为梅中珍品。

⬇️四季牌坊

四季牌坊用青灰石雕塑而成,为典型的徽式风格,每座牌坊高约8米、宽7米,之间均相隔50米,牌坊下部均有6面石鼓作帮衬,牌坊上部中是由34组斗拱所撑托的“品”字形的牌坊屋顶,横额上则是描绘鹤楼四季景色的诗句。

⬇️涌月台

涌月台位于公园南区,其创建大致在16世纪前后的明代,当时汉阳府城隍庙后凤栖山(今凤凰山)巨石上刻有“涌月”二字,后人将其迁至蛇山,并加高立柱建台,1955年涌月台因修建长江大桥被拆除后,这些清代的石柱迁到蛇山南端的武昌首义公园内。

⬇ ️岳飞铜像

位于黄鹤楼公园东区,在黄鹤楼以东612米,铜雕高8米,表现的是岳飞扶鞍勒马、不忍举首北望破碎山河的忧愤神态。

️奇章亭

奇章亭距东区岳飞精忠报国石坊东北约20米,系为纪念唐敬宗宝历年间任武昌军节度使的牛僧孺而建造。

  牛僧孺,唐贞元进士。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朝廷任牛僧孺为鄂州刺史,充武昌军节度使、鄂岳沔蕲黄观察使。牛僧孺至鄂后,裁简冗员,减轻民赋,奏请废沔州,将汉阳、汉川并人鄂州,使汉阳、江夏纳入同一州的行政区划之中,促进了地区的商贸交往和经济发展。

图片翻拍

毛泽东词: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白话译文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 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 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

昔日的黄鹤已飞去了何方? 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 我将借酒浇江以表慷慨, 我的心之潮汐胜似滚滚长江的浪涛。

⬇️南洋兄弟烟公司《民众牌香烟》十支卡

(0)

相关推荐

  • 武汉黄鹤楼之概要

    黄鹤楼之结构及背景 黄鹤楼原称之"辛氏楼",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楼"之称!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 ...

  • 何敬民丨登黄鹤楼记(行走散文)

    初夏六月,因俗务赴武汉,且须盘桓数日.我素喜游历,又是首度来汉,早早便思忖着,倘若事毕或忙中得闲,定然要顺便赏景览胜,品玩一番,也算不虚此行. 黄鹤楼位于武昌城西的蛇山之上.其山势蜿蜒绵亘,形似伏蛇, ...

  • 最东方:黄鹤楼

    李白跟黄鹤楼较上了劲 从李白进出武昌城的那些年 前前后后有15首诗写到黄鹤楼 知名的便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尽管如此 在黄鹤楼此地 李白的名头 ...

  • 10首黄鹤楼诗词: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的佳作.诗人 ...

  • 前世今生黄鹤楼,武汉的城标(叶平)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西鹳雀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并且与晴川 ...

  • 游武汉黄鹤楼记

    黄鹤楼对于我一直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和割舍不断的情愫,从小就对"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古诗句念叨于口,熟记于心,认识黄鹤楼也完全是因了这些深入骨髓的 ...

  • 这篇文章带你看遍:黄鹤楼的里里外外和古今往来

    推荐阅读: 蓬莱阁:秦皇汉武曾到访寻仙求药,这里真的有神仙吗? 黄鹤传说 介绍黄鹤楼的文章,为什么会推荐阅读"蓬莱阁"呢? 因为,它们都属于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黄鹤楼.岳阳楼.滕 ...

  • 过桥之旅

    在交通便利的今天,我从来不会想到会靠两条腿走过长江大桥,更不会从汉西一路乘车经过汉阳.到武昌后,再下车步行返回.可是今天,在一个秋日艳阳高照时节,我这样做了,而且特别高兴,令人激动! 在2016年11 ...

  • 【湖北老建筑-武汉:詹天佑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詹天佑故居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故居是一栋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其向阳的东.南.西三面 ...

  • 【湖北老建筑-武汉:古德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德寺,位于湖北武汉市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该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 ...

  • 【湖北老建筑-武汉:大智门火车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智门火车站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京汉街,又名京汉火车站.于1903年建成启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汉口火车站".京广铁路建成后设立新汉口站,后来仿造大智门站 ...

  • 【湖北老建筑-武汉:江汉关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汉关大楼位于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会处,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动工,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成,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 ...

  • 【湖北老建筑-武汉:首义红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的纪念馆,也称之为红楼,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 ...

  • 【湖北老建筑-武汉:长江第一桥】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于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于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 武汉长江大桥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长江水道,东至中山路: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 ...

  • 【湖北老建筑-黄冈:林彪故居】

    林彪故居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湾,距县城团风17公里,距古城黄州18公里,距京九铁路黄州火车站6.5公里,距106国道一侧约800米处. 林彪故居,分为老屋和新屋.老屋为林彪出生地.始建 ...

  • 武汉最美的15栋老建筑

    如果说人是城市的灵魂 那建筑就是城市的躯体 城市造就了建筑的底蕴 建筑展现了城市的性格 武汉这座老城已有千年的发展 特别是近代历史发展中对于 中国历史的推动 让武汉更多了一份底蕴 而列强在武汉留下的许 ...

  • 【武汉·黎黄陂路】老建筑散发新情调

    黎黄陂路是一条不长的马路,它虽位于汉口闹市,相比于附近大名鼎鼎的江汉路,倒也显得比较安静.这条路曾是俄租界,以前叫阿列色耶夫街,夷瑪街,后据说是为了纪念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因其出生于湖北黄陂,人称黎黄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