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悟性?(2)
觉察不是让我们学习更多知识,而是消化知识;
觉察不是让我们更加高大尚,而是认知真相;
觉察不是学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昨天我们分享了悟性来自于感知,感知又分很多层次,很多朋友留言问有没有具体的案例,今天我们讲两个故事。
01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今年暑假孔子报了一个古琴才艺班,老师是著名音乐家师襄子,一首曲子弹了十天,老师说,好孩子,你已经弹得非常好了,我们可以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了。孔子说:谢谢老师,但我觉得我虽然记住了音符,但我还没有感受到曲子背后表达的情怀意境。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又过了十天,老师说,“好孩子,你已经可以弹奏出曲子本身的意境了,什么时候继续学习呢?”孔子说:“谢谢老师,虽然我已经感受到曲子的意境,但我还没有感受到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情景下才会有这样的情怀。”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又过了十天,老师看到孔子弹琴时,非常庄重,仿佛在思考人生,又仿佛心怀家国,就问孔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孔子说:“老师,我看到了作曲的人,皮肤黑黑的,身材高大,目光矍铄悠远,就好像天子巡视四方,我想来想去,只有周文王才配得上这样的气概吧!”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师襄子大惊,退后三步,向孔子拱手行礼。“你可以做我的老师了,此曲正是《文王操》”
这是孔子在简单中深入感知,在重复中深入感知的经历。
02达摩选接班人
昔日达磨招集弟子于面前,曰:时将至矣,汝等当各言所得乎?
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智者叫做达摩,在临终之前把自己四大弟子叫到面前,“我的时间要到了,你们各自总结自己所学,谁学的好,我就把衣钵传给谁。”
时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
弟子道副向前走一步,合掌行礼,“老师,依照我的见解,真正的智慧是不执著道理,也不违背道理,我心自在。”
达摩:嗯,不错,你得到了我智慧的皮毛。
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罗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
弟子总持向前一步,合掌行礼,“老师,依照我的见解,真修实证是根本,只有自己做到了,拿到结果了,才能自己说了算。才是自在。”
达摩:嗯,不错,你得到了我智慧的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师曰:汝得吾骨。
弟子道育向前一步,合掌行礼,“老师,依照我的实际体验,物质世界的基础是无形无相的能量,我们的想法念头、种种感受也都是无形无相的能量。所以天下无一法可得。都是我们心相的显现。”
达摩:嗯,不错,你得到了我智慧的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
最后一个弟子慧可向前行礼,不发一言,默默的站在了师父后面。
达摩:你得到了我真正的精髓呀!
智慧是啥?就是当下的觉受,当下的选择,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用语言形容智慧,就像数学里无穷的概念,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是。不在过去,不在未来,不加思考,当下就是。
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