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不排除嫦娥六号到月背取样

责任编辑:陶梦来源:央广网      2020-12-18 09:17:25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已完美收官,取回的月壤将如何处理?未来月球探测还有哪些看点?17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探月工程多位负责人一一解答。

经过16载不懈努力,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战六捷”的优异成绩。从嫦娥三号、玉兔号到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再到嫦娥五号,精彩演绎了探月之旅。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嫦娥五号任务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来说,跨度更大,虽然最后返回地球的只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四器中的一器——返回器,但其他几个器的后续命运及用途其实也早被纳入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通盘设计中。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介绍,本次任务完成得较好,在月球轨道上留下了轨道器。“为了能够多采一些样品,我们在月球轨道上还要搞一次交会对接,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和地球轨道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目标比较小,月球又比较远,要求的自主能力就比较强,同时测控手段有限,支撑的条件也有限,所以交会对接也是我们要克服的难点,也是创新点。”

在嫦娥五号之前,苏联曾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过3次无人月球采样返回,总共带回326克月球样品,美国曾在1969-1972年间,进行过6次有人月球采样返回,共带回月岩样品380千克左右,为月球研究提供了直接依据。这一次,嫦娥五号带回的2kg左右的月球样品又将如何处置呢?

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的样品将分成三类,一类进入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一类是进行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样品除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作为主要存储地点以外,还将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进行异地灾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说:“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作出很多科研贡献。另外,对于采回的月球样品,我们会妥善存储,包括异地灾备存储考虑。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

据了解,月壤中第三类的考虑是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我国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还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比如联合国外空司曾向我们表达过类似愿望,我们也在研究商谈当中。那么,我国是否会把月球取回的样品分享给美国的NASA呢?吴艳华回应:“第一,外空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政府会按照《外空条约》来执行。第二,中国政府愿意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包括有关探测数据,来进行科学分析。不过遗憾的是,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限制美国NASA、国务院科学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与中国航天往来合作。能不能合作还要看美国政府的政策。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原则基础上,同美方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还是科学家、工程师开展真诚友好的合作。”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我国对于深空探测的实践还远没有结束,目前,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正在奔火途中;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探月工程四期,总共包括四次任务。第一次任务是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第二次任务是嫦娥六号,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规划当中还有嫦娥七号和八号任务,我们准备以此为契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论证初步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验证核心技术。

发布会后,吴艳华向记者透露,嫦娥六号除了正在论证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的相关工作,还有可能从月球背面取样返回。

吴艳华:我们这么多任务都是在未来15年之内陆续完成,哪一个在前哪一个在后我们要有一些平衡。现在规划有(嫦娥)六号主要以(月球)南极为主,如果鹊桥(嫦娥四号中继星)在天上工作状态很好,我们也不排除(嫦娥)六号到月背去取样,因为现在人类还没到月背取过样,这样对全世界科学家做科研更有意义。

记者:如果要是月背的话,取样不是难度更大了吗?我们会用新的技术改进吗?

吴艳华:航天是不断开创高峰的。我们有前面六次任务的基础,就是为了探索奥秘,必要时还是应该冒风险。这样我们能够取得月背的样品,对人类做科研作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行星探测的规划也基本明晰,有待国家审批。其中,第一个任务就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经在实施过程中,吴艳华表示,目前天问一号状态非常好,累计飞行约3.7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吴艳华说:“如果按照预定的计划,明年2月中旬到达火星,开始绕火探测。明年5月中旬,计划着陆火星巡视探测。这之外,我们还规划了三次行星探测任务,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测和取样,一次火星的采样返回,还有一次木星系环绕探测。”

从载人航天来说,按照“三步走”的规划,明年、后年是三期工程建设非常繁忙的时间,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包括明年上半年计划发射核心舱,两个试验舱,四艘货运飞船,还有约四艘载人飞船,然后要开展大量的在轨科学实验。

根据探月工程四期项目内容,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有望建立月球科研站,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中国载人登月和到月球上旅游将成为可能呢?吴艳华回应,未来关于有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初步意向,先搞关键技术攻关,再规划论证是不是要搞载人登月。吴艳华说:“我们搞载人登月,一定是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目前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这些技术通过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础。至于能不能搞载人旅游,我个人认为,从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耗费很昂贵,现阶段还是要以服务于探测、服务于科学为首要。”

航天里有句话说得好,“航天发展,运载先行”。换句话说,我们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小关乎未来每一个航天任务成功与否。吴艳华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长征五号、六号、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完善无毒无污染新型火箭序列,进行重新整合,保证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够形成序列化,满足各种轨道、各种重量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吴艳华说:“中国重型运载火箭搞不搞,怎么搞?我可以告诉朋友们,这个肯定要发展,我们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的迭代优化论证,待条件成熟,会报国家审批。”

(记者张棉棉)

(0)

相关推荐

  • 九天揽月告伟人『钛评』(18)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978期]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诞辰,是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缅怀和纪念的日子. 昨天,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在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举行,神舟十号返回舱将长期在& ...

  • 从“玉兔”到“祝融”:中国航天迈向星辰大海的见证者

    太空精酿 航天学博士9小时前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qu ...

  • 中国航天超级2020:十大成就盘点

    来源:太空精酿 2020年,人类面临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又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

  • 中国焦点面对面:“嫦五”归来,“太空快递”如何用?漫天星辰如何“摘”?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郭超凯 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完成月球自动采样后返回地球,成功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也是 ...

  • 五星红旗月面展示,网友再次质疑美国国旗,嫦娥之父道出登月真相

    最近中国航天领域最让人振奋的消息就是嫦娥五号去月球"挖土",嫦娥五号着陆上升组合器在月面工作期间有一个令人激动的画面: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之上,首次实现了五星红旗独立展示,这是一 ...

  • 国新办发布会解读中国探月热点问题

    12月17日,在23个日夜的等待之后,嫦娥五号终于平安回家.随之而来的,还有公众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嫦娥五号任务究竟有何意义,从月球带回的样品长什么样,公众能否看到,中国是否会与世界共享,此次任务之后, ...

  • 上九天 嫦娥揽月 穿星河 逐梦无垠(科技自立自强·逐梦深空)

    ( 2020年12月18日  第 06 版)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落月后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模拟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本报记者 雷 声摄 霞光下的远望3号船.亓 创摄 ...

  •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开启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之旅.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前有嫦娥奔月. ...

  • 中国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完成了我国探测器首次奔月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了第一 ...

  • 都是好消息!

    今天(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嫦娥五号创造5项中国首次 国家航天局 ...

  • 新版国际探测路线图紧跟美探月思路

    新版路线图紧贴NASA"阿蒂米斯"计划的方案,包括2024年实现送人重返月球,随后转入更可持续的探测阶段 [<航天新闻>11月5日报道]由国际空间探测协调组(ISECG ...

  • 嫦娥六号任务拟2024年实施,目标月球南极!

    从远古时代便对"广寒宫"充满无限遐想的中国人,正一步步揭晓月球的更多奥秘.4月24日,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中,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总工程师胡浩透露, ...

  • 44年来再获月球样品 中国愿与世界共享月球样品科学成果

    央广网北京12月18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作为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