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知识故事集•诸葛亮上任,烧出“三把火”235
相关推荐
-
品读《资治通鉴》| 有些事情留给子孙解决又何妨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 吴王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吴郡人张温,前往蜀汉报聘.于是吴.蜀两国信使不绝.有关重大事件,孙权经常让陆逊直接写信给诸葛亮,并另行雕刻一个印信放在陆逊那里.孙权每次给刘禅或诸葛亮写 ...
-
诸葛亮北伐以弱击强,实力相差悬殊,为何他一定要坚持呢?
自诸葛亮同意跟随刘备出山后,就把"匡扶汉室.还于旧都"当做他最大的愿望. 刘备去世后,他依旧尽心尽力辅佐刘婵.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每次都信心满满会成功,但是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在三 ...
-
职场快捷键源自取胜思路
第一章. 走出职场"橡皮人"的迷津 --职场:决定出路的思路漫谈续二 公众微信号<商坛论衡> 一.职场快捷键源自取胜思路 除了幸运儿,职场的成功需要从做事开始,即做正确 ...
-
九四版《三国演义》之司马复出
曹真率领大军和诸葛亮交锋,哪知道屡战屡败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选择向魏王求援,曹睿得到消息之后大惊失色对众人说诸葛亮屯兵祁山应当如何对敌,只听有人回答说我举荐一人,曹睿问到是谁,只听阶下之人回答说司马懿, ...
-
太用力的人生,跑不远
作者 :儒风君 · 霞光满天 <道德经>有云:"少则多,多则惑.大器曼(慢)成." 少和多,慢和快,都是辩证关系. 你越着急做一件事,反而越做不好.你越想得到越多,可能 ...
-
同是事必躬亲,为何司马懿会长寿,而诸葛亮最终却劳累至死?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因病去世,在去世前,曹叡命曹爽任大将军,与太尉司马懿一统辅佐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曹爽为了大权在握,逐步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在十年后,蓄谋已久的司马懿终于等到了夺权的机会,他借曹 ...
-
诸葛亮其中一项发明,不仅救下蜀国10万大军,至今仍在沿用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当中是一位著名的人物,非常的聪明并且富有智慧.而且诸葛亮的一生当中发明了很多东西.比如说像是木牛流马和八卦阵,这两样东西都在战场上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还有八卦阵和火兽 ...
-
文学知识故事集•“对牛弹琴”,问题出在人身上194
文学知识故事集·"对牛弹琴",问题出在人身上194 36."对牛弹琴",问题出在人身上 "对牛弹琴"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句俗语,人们常用它来 ...
-
20岁曹操新官上任烧了三把火,其一打死了宦官亲属,这是为什么
公元229年,魏明帝曹睿追封曹腾为高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宦官身份被追封为皇帝的人,曹腾虽然是宦官,但是为了延续香火,收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为养子,于是曹操就成为太监的养孙,这就是曹操的身世. ...
-
文学知识故事集•关羽出曹营,“过五关,斩六将”237
34.关羽出曹营,"过五关,斩六将" "这次面试,真是'过五关,斩六将',能被录用可真是不容易呀!"每当克服重重困难才把事情办好的时候,人们总习惯用" ...
-
文学知识故事集•三太子的“大水冲了龙王庙”179
文学知识故事集·三太子的"大水冲了龙王庙"179 21.三太子的"大水冲了龙王庙" 俗话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意思是说本来 ...
-
文学知识故事集•苏秦游说赵王,“不可同日而语”214
11.苏秦游说赵王,"不可同日而语" "不可同日而语"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表示不能相提并论,互相比较.这一俗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 ...
-
文学知识故事集•李渊起兵,“小不忍则乱大谋”213
文学知识故事集·李渊起兵,"小不忍则乱大谋"213 10.李渊起兵,"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意思是说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
-
文学知识故事集•楚赵结盟,凭毛遂“三寸不烂之舌”212
9.楚赵结盟,凭毛遂"三寸不烂之舌" 人们常用"三寸不烂之舌"这句俗语来比喻能说会道,善于雄辩的口才.此语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
文学知识故事集•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11
8.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人们常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形容那些平时悄无声息.不被关注的人,一旦有机会施展才华,就会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此语出自战国时 ...
-
文学知识故事集•吕后下手,“最毒不过妇人心”210
7.吕后下手,"最毒不过妇人心" "最毒不过妇人心"这句用来形容女人心肠狠毒的俗语,现已被广泛地使用.女人本是胆小心善的,为何被冠以了狠毒的恶名,而且是&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