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苏24 忘却蝇营狗苟 诤言化于西子(本章完)​

诤苏24 忘却蝇营狗苟 诤言化于西子(本章完)
在陈州的相聚,是二苏成年之后为数不多可以完全远离政治旋涡的友爱时光,诗酒乡音为伴,让苏轼暂时忘却了不久前被朝中奸人构陷的糟心事体。
苏轼在陈州住了两个多月,到了九月,又与小苏一道继续南下颍州拜谒退休闲居的恩师欧阳修。
一别多年,再见到眼前的欧阳老师,却让苏轼非常伤感。
欧阳修因连遭朝中小人污蔑打击,早已心灰意冷,几称病退,终于来到颍州养老。
这些年来,欧阳修始终被病魔缠身,先是牙齿疼痛脱落,头发全白,然后双耳近乎失聪,再加上高度近视眼到了老年已经几乎失明。
更严重的是,他还患有糖尿病(消渴症),必然导致身体异常消瘦,步履维艰。
这一切的病患,令时年六十几岁的六一居士更显衰老。
苏轼陪欧公到颍州西湖散心时,以诗劝慰老师好好调养身体——

陪欧阳公燕西湖

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

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

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

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

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

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

城上乌栖暮霭生,银缸画烛照湖明。

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

尤其是诗中这一句“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充分表明了苏轼当时的心路。
他开导老师,好好在这里退休养老,朝中那些机关算尽着的庸碌小人不会有这种享受。
其实,这话也可以理解为苏轼说给自己听的。
苏轼看到恩师的满头白发,想来是其为国忧劳所致,又见镜中自己,虽然才刚过了而立不久,竟也生了些白发,顿感青春无价,为那些俗事伤了自己的身体,实在不值。
在苏轼到访一年之后,北宋一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终于久病不医,辞世而去。
二苏在欧阳府上盘桓了20天后终于分别,兄弟俩此前有过两次离别,一次是苏轼去凤翔前,二次是苏辙受排挤外放时,苏轼的内心体验中,感觉这第三次的离别更加难受。
告别时,苏轼写了一组诗,又是一番离别的伤感——

颍州初别子由

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

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

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

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

寡词真吉人,介石乃机警。

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

有如醉且坠,幸未伤辄醒。

従今得闲暇,默坐消日永。

作诗解子忧,持用日三省。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

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

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

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从这首诗中,我们是可以感受到,苏轼,这一次,真的,受伤了。
为什么这一次的离别更加难受?
因为
第一次的离别有着前途似锦的无限希望,
二次离别时大苏心中还有着与朝中新党抗争的高傲心气,
这第三次的离别之前,苏轼已经完全看透了官朝之弊、小人之戾,却感觉一身的无力感汹涌袭来,让他感到无限的疲惫。
回想起嘉祐元年(1056),未及弱冠的苏轼,跟随父亲,带着弟弟,从一座西蜀小镇跋山涉水近三月,又在京城苦读备考,只为考取功名。
如今,当年科举的主考官欧阳老师也已垂垂老矣。
匆匆半生,出蜀,进京,赴西北,归京,如今又要到钱塘江畔去做事,自己这十几年间,几乎一事无成,却在宦海中不由自己的进退失据,也不知是为何而故,为何而忙。
经由了近半年的游历与访友,一路走走停停,写写画画,终于,在熙宁四年(1071)的十一月二十八日,苏轼一家到达了杭州。
一段崭新而神奇的时光,即将开启。
虽然仅有三年,却成为苏轼余生中最常回味、最常怀念的一段时光。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至此,《诤苏》篇终
容修正几日,四月一日,即开启第四篇章《杭苏》
(0)

相关推荐

  • 奈何酒后思量,算应负你||恋恋杭州

    苏轼一生留下的婉约词不多 宋人常言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他的婉约词大多是写给他的妻妾 写给他生命中重要的那几个女人的 其中 写侍妾朝云的最多 西湖名妓--王朝 ...

  • 【觅苏记】广东惠州朝云墓:最合东坡(上)

    熙宁七年,东坡37岁时,在这年的九月,纳王朝云为侍妾,这年朝云12岁.关于王朝云的身世,孔凡礼所著<苏轼年谱>中说:"<燕石斋补>谓朝云乃名妓,苏轼爱幸之,纳为常侍 ...

  • 诤苏18 朝中小人多作怪 两进诤言意先知

    诤苏18 朝中小人多作怪 两进诤言意先知 熙宁四年(1071)正月,皇宫内臣到开封府传谕,要买下浙江制作的四千余盏元宵花灯.府衙中人立刻查封了城内所有浙江花灯,禁止买卖,然后欲以低价收购. 苏轼知道这 ...

  • 被苏24炸毁的M60T坦克,到底性能如何?

    2020年2月20日开始,在土耳其军队协同下的5万叙利亚极端武装分子,用70辆坦克.150辆装甲车对叙利亚政府军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反攻.网上曝出的视频显示俄苏24的空袭击毁了四辆土耳其的M60TM坦克 ...

  • 苏-24击剑手的新生

    苏-24"击剑手"是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术轰炸机,由于操纵和维护都很复杂,该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役以来的飞行安全记录一直不佳,但不管怎样,苏-24M仍在俄罗斯空军.俄罗斯海军航空 ...

  • 诤苏07 义父子沆瀣朋比 诤苏轼火眼金睛​

    诤苏07 义父子沆瀣朋比 诤苏轼火眼金睛 变法"三杰"中(以王安石的视角,这三个人都是人杰),王安石最赏识的当属吕惠卿. 吕惠卿,福建泉州人,在真州(今江苏仪征)推官任期结束后返京 ...

  • 诤苏08 拗相公施法攫利 苏子瞻上书陈弊 ​

    诤苏08 拗相公施法攫利 苏子瞻上书陈弊  王安石的几项改革制度,其实都存在与均输法类似的情况: 一是在具体操作层面打了折扣: 二是表面上较旧法有所改进,却无本质提升. 新法诸项中最著名的青苗法即是如 ...

  • 诤苏09 亲小人远君子 王相公理想的崩塌

    诤苏09 亲小人远君子 王相公理想的崩塌 王安石变法的功过是非,本不是苏轼人生故事的主线剧情,但是,苏轼在熙宁变法之后的人生轨迹,起承转合,都与熙宁变法的几位主角或主要配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帝国的 ...

  • 诤苏10 熙宁党争初现 状元榜眼换位

    诤苏10 熙宁党争初现 状元榜眼换位      熙宁变法之前,帝国也曾出现政见不合的朝臣争议,但所谓党争,是要直到王安石入朝执政之后才初现端倪的. 一方面,这一轮变法导致的对立情绪更甚于过往,更重要的 ...

  • 诤苏11 早发辞友诗 一语谶中人​

    诤苏11 早发辞友诗 一语谶中人 新党得势,苏轼不愿与之狼狈,在这聒噪是非的汴京城内,他心中所有的净土只能留给与自己脾性相投的友人. 苏轼的朋友刘颁,性格诙谐,爱开玩笑,二人有着一样的诙谐腔调. 刘颁 ...

  • 诤苏 12 再发别友诗 子去亦宜然​

    诤苏 12 再发别友诗 子去亦宜然 大约在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时任翰林学士,登州曾出了一起故意伤害案,妻子失手打伤丈夫之后投案自首. 当时,登州太守许遵认为这女子的认罪态度很好,请求减刑. 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