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事中的“自利性偏差”

大家都爱听成功故事,令人振奋还引人遐思。诸如辍学创业成功上市、车库起家杀进世界五百强等等,听得人心潮澎湃。不过也有人指出,这些成功故事里很可能会有很多夸大其词,扭曲事实之处,这往往源自人性中的“自利性偏差”。

所谓自利性偏差是指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看待自己,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自己所犯的错误归因于外在因素,常用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解等等借口为自己开脱。

美国专栏作家戴夫·巴里说:“无论年龄、性别、信仰、经济地位或种族有多么不同,有一件东西是所有人都有的,那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比普通人强,同时还认为,在多数主观的和令人向往的特质上自己都强于普通人”。

自利性偏差表现在成功故事中,就是几乎所有人在讲述自己的成功过程时,都有意无意的夸大自己曾经有多惨多困难,起点低难度大(是不是挺耳熟?),这就格外令人钦佩。造成这种归因偏差的原因,不过是人人都有的虚荣心而已。另有些狭隘的成功者,在出于自我既得利益保护(包括物质和名誉)的潜意识作用下,夸大成功难度,恐吓后来者不要轻易尝试。这种现象的比例并不低,但没必要把它归为某个人的人品问题,其实这就是人性。

反过来在听的人心里存在同样的偏差,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希望成功者有着非人的特质或付出过巨大的牺牲,这是解释自己不成功的最好借口,从而获得心理安慰。

就这样,讲的人和听的人共谋出了扭曲的成功故事。

那么我们怎样去获得更实用的经验呢?有一个很实用的建议,与其听所谓的成功故事,还不如去深入研究那些失败的案例。就像查理·芒格常说的:想要做成一件事,那最好先去看看怎么做会把它搞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