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红体怎么办,找准方法才是硬道理!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常见而且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病症,有经验的养殖户一般都为此“谈红色变”。但是,很多养殖户为此费尽了“心机”:尝试了不少方法,用了各种药物,但是就是治不好,很是让人头疼。盲目治疗,不但不起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么红体病就真的这么难治理吗?

一般来说,引起对虾红体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结来说,对虾红体一般分三种:应激性红体、病毒性红体以及细菌性红体。多数养殖户一般只知道是红体,但却不知道红体也有这三种分类,因此就把握不好病因,从而找不到好的治理方法,病急乱投医,浪费人力物力。本文将分析三种红体的发病原因,教会养殖户如何判断,并最后给出具体的红体防治措施。

一、对虾红体发病原因及判断

(一)应激性红体

发病原因:应激性红体在对虾养殖中比较常见,一般是由于虾子不适应环境而引起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恶劣天气(如暴雨、台风、气温骤变)导致的环境骤变

2. 水体有毒有害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pH等)升高导致的中毒性应激

3. 换水不当或进水水源盐度等与塘中水体相差较大

4. 倒藻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藻中毒等

判断方法:应激性红体主要表现为触须发红,尾扇尖部发红,以及当虾子在受到药物刺激或者拉网时出现的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的现象(如图1),但是一般这种现象会随着水体盐度、温度等理化指标的逐渐稳定而消失。但是对虾发生应激反应时,它的抗应激能力会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从而可能会引发细菌性、病毒性疾病。

发病时间:应激性红体通常发生在高温多雨夏季,也就是每年的七八月份。

(一)病毒性红体

发病原因:顾名思义,病毒性红体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原一般是桃拉病毒(TSV),所以病毒性红体又称桃拉病毒红体。当然也有部分是由于白斑病毒引起,但是一般比较少见。病毒性红体一般发生的蔓延时间较长,一般较少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现象。但是一旦一旦发病,死亡量极大,常常让养殖朋友因为没有对症下药而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病毒性红体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这几种情况下容易引发:

1. 气温骤变

2. 发病对虾规格一般在在5-9cm

3. 养殖水体水色低,透明度低

4. 水体理化指标超标严重

判断方法:

早期症状表现为:对虾群体常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没有明显改变,仅尾扇部分出现蓝色斑点或者有少量微小的白色斑点;仅凭肉眼是分不出肝脏和心脏的(正常对虾肉眼可分清肝脏和心脏),只能看出肝胰脏肿大或变淡红色;感染该病后2天-3天后,虾子食欲猛增,大触须变红,肌肉容易变浑浊。后期症状为:红须、红尾、壳软(与刚蜕壳的软皮虾的区别是:这种病虾的额角仍然是硬的),体色变成茶红色,病虾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死亡。

发病时间:通常发生在水环境急剧变化后的1~2天,在水温26~28℃、对虾规格6~9cm时发病最严重,患病的虾大部分死于蜕壳期。

(二)细菌性红体

发病原因:细菌性红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是由于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也称为红腿病。笔者通过调查发现,75%的对虾红体都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有的在水中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反应迟钝,不摄食,不久后死亡。

判断方法:此种应激现象通常表现为附肢发红,特别是游泳足尤为明显,因此也被称为“红腿病”。同时,往往伴随着全身发红,病虾的活动力减弱,常常存在趴边、溜边、在水面垂直游动或者旋转运动等现象,食欲减退甚至停止吃食,病虾鳃呈淡黄色,肝胰脏变性不明显,虾体无黑斑。

发病时间:细菌性红体多发生在6月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常年养殖的池塘,清淤、消毒不彻底、池水交换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浙江等养殖老区最严重。

我们了解了三种对虾红体的发病原因,那么针对不同红体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因而避免盲目用药,浪费人力物力。

一、对虾红体的防治措施

(一)应激性红体

应激性红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红体类型,因此我们要尽量降低环境的变化以及做好抗应激工作,主要措施有:

1. 在恶劣天气发生(台风,暴雨等)前三天,及时补充藻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如钙镁磷肥),可以搭配EM菌,稳定水质和藻相,尽量降低环境的剧烈变化,减少倒藻发生的概率。

2. 在恶劣天气前,提前泼洒抗应激VC,避免对虾产生应激。如果已经出现应激现象,及时泼洒抗应激VC,及时用有机酸解毒。

(二)病毒性红体

病毒性红体一般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就比较难治,它爆发性极强,一发病就是一大片,很容易发生爆塘现象。因此我们只有在发病前进行预防(预防方法在细菌性红体里具体讲解),因为一旦发病,治理已经晚了。

(三)细菌性红体

细菌性红体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红体类型。主要是由于弧菌感染引起,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 日常预防

发病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导致的,是长期累积而成。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就要做好预防:

(1) 定期解毒、消毒杀菌,避免水体有毒指标过高引起的毒素毒害虾体;

(2) 勤改底,定期改底。保持底质环境良好,避免因底质差而造成弧菌滋生;(插改底片)

(3) 保持充足的溶氧。一方面水体溶氧要保证,另一方面底质溶氧也要充足,避免因底部“氧债”造成的有害细菌厌氧滋生感染。

(4) 定期补充有益菌。定期补充有益菌有利于水体有益菌形成优势菌体,抑制有害细菌大量滋生和繁殖。

2. 发病治疗

一旦发病,我们要及时使用纳米银杀菌消毒,并用纳米银拌料内服抗菌,每周拌料3—4次。但是也要配合改底等措施,保证有良好的水体环境。

红体是对虾养殖中常见,也是大多数养殖户难于处理的病症。如果养殖户发现有红体病爆发的预兆,一定记住不要盲目用药,病急乱投医,要首先分析判断是那种类型的红体:应激性红体、病毒性红体以及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和细菌性红体比较常见,一般红体发生多为这两种类型,而病毒性红体则比较少见。我们在分清是哪种类型红体之后,要根据自己塘口实际情况找出原因,比如最近下了暴雨,比如塘里底质不好等等,然后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最后大面积爆塘而造成严重损失!

你的圈子太差,养虾再努力也没用!

(0)

相关推荐

  • 疾病防控:对虾这种病致死率高达90%,养殖户一定要注意

    近期,很多养殖户反馈说,他们养殖的对虾陆陆续续出现体表发红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步足.游泳足.触角等处,并且引起对虾死亡.根据养殖户的描述,其实对虾得了致死率较高的红腿病.很多养殖户对这个病不是很了解,小 ...

  • 南美白对虾最常见的三种“红体”,分别处理方法,你知道多少?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发生一 些疾病后的一种表观现象,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养殖全过程中都可能发病,而且虾越大,越不容易治疗,死亡率也越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当环境 ...

  • 养虾人都在看:把南美白对虾白斑病说透了,才是养殖王道

    南美白对虾白斑病的发生跟水体或者对虾肠道中微生物群落有很大的关系,当肠道微生物比较多时,能维持维持正常的免疫水平,如果细菌感染等而遭到破坏的话,就会使病毒激活.增殖,患病的对虾会出现反应迟钝.不摄食. ...

  • 养虾技术大全:南美白对虾发病前的信号,您接受到了吗

    养虾贵在管理,管理上的疏忽往往就像是一座陷阱,而挖陷阱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对虾的身上出现了不正常表现的信号时,它的活力也就开始"由盛而衰"了,一定要警惕,这个时候养殖户要把信 ...

  • 如何细分对虾细菌和病毒疾病之间的区别

    南美白对虾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水产动物,深受养殖户的喜欢,但是对虾一旦出现疾病,都会给对虾养殖户带来损失,如果及时查明原因,及时用药,可以快速止损,一般对虾常见的发病原因有两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 ...

  • 南美白对虾“红体”的四大原因

    最近几天平台陆续接到很多养殖朋友咨询的南美白对虾严重红体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防控?美白对虾出现红体的原因复杂,大概可以分为以下4种:病毒性红体.细菌性红体.应激性红体.中毒性红体. 1.病毒性红体 ...

  • 骨龄鉴定是一门专业技术,测准了才是硬道理

    今天接待了几位家长,都是由于骨龄鉴定过程中遇到奇葩经历吓得不轻,差点苦了孩子又浪费钱,许多家人认为看骨龄不就是看一眼就知道多少岁了,费劲吗?回答肯定的的确费时费力才能算准骨龄,而且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 ...

  • 中医治病找根治根才是硬道理!

    15年的头痛病, 用桂枝汤吃1小时就能显效? 这是真的! 张女46岁, 头痛多汗头怕风吹脉浮弱, 太阳中风, 桂枝汤最对证, 为什么显效这么快? 用的是桂枝汤方后注的发汗法, 风邪随汗出, 别忘了喝小 ...

  • 速写画成什么样子考美院才有戏?找准方法是关键!

    111 今天我们来聊聊速写 速写相比于素描.色彩在美院 及各大院校的考试中的形式变化是最多的 可由于考前应试教育的原因 很多考生画的考前速写都是千遍一律的 动态僵化,没生动趣味 左(美院)右(联考) ...

  • 色彩画成什么样子考美院才有戏?找准方法是关键!

    9 5 01   色彩倾向  对于一张色彩来说 最重要的颜色不是最纯或者最灰的颜色 而是画面中面积最大的几块颜色 同时这几块颜色也决定了画面的色调倾向 所以找准这几块颜色是画色彩中最重要的一步 02  ...

  • 花样百出的柑橘卷叶,找准原因才是正解

    柑橘卷叶后如何改善?说起柑橘卷叶,很多果农都是一阵头疼.不单是因为它经常发生,更重要的是,造成柑橘卷叶的原因实在太多,在分不清时,很难对症下药.一旦柑橘卷叶,树势衰弱严重,几乎不怎么长,若得不到缓解, ...

  • 为什么胃溃疡反复发作,很难根治?找对方法才是关键!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作时会使患者感到上腹疼痛,严重时还会影响日常的工作及生活.胃溃疡也是一种慢性病,其病程较长,少则几年,多则可达数十年之久,给人们留下了"治不好"的印 ...

  • 得了高血压夜里睡不着,专家总结了3个原因,找准方法睡得香

    得了高血压夜里睡不着,专家总结了3个原因,找准方法睡得香

  • 祛湿,找准源头才是关键

    人们都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一湿不去,百病生."祛湿,找准源头才是关键. 「湿邪具有怎样的特性」-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重浊之邪,与 ...

  • 「找准方法」身体和手臂分离?学这招改善上杆!

    大家在练习挥杆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纠结启动.上杆等问题?常常感觉上杆不顺畅不稳定,出现身体和手臂分离的情况,却不知道怎么解决! 纠结这么久,还不如找准练习方法!今天,高提士高尔夫技术导师朱达就用一个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