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Global Change Biology:温带森林和草原土壤中微生物吸纳甲烷沉降的不同驱动因素

编译:小白同学,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表层土壤通过甲烷氧化细菌氧化作用吸纳大气中的甲烷,而草原和森林的过度开垦利用可能会降低土壤对甲烷的吸纳能力。本研究考察了草地利用强度(150个站点)和森林管理方式(149个站点)对表层土壤潜在甲烷氧化速率(PMOR)和甲烷氧化细菌(MOB)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微宇宙实验环境中的甲烷氧化速率发现,森林土壤中的甲烷氧化量大约是草地土壤的两倍。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对甲烷氧化速率存在消极影响(-40%),施肥是其中的主导因素(导致PMOR下降20%)。相比之下,森林管理方式对土壤PMOR没有影响。森林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以USC-α为主,而USC-γ只存在于不到一半的森林土壤样品中,却存在于几乎所有草地土壤样品中。USC-α丰度与森林土壤的PMOR呈正相关,而草地土壤中USC-γ对PMOR的贡献大于USC-α。土壤容重对草地和森林土壤的PMOR均有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PMOR对pH、土壤质地、土壤持水量和有机碳氮含量的响应在温带森林土壤和草地土壤之间存在差异。pH对PMOR无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改变甲烷氧化细菌丰度间接作用于甲烷氧化速率。结果表明,减少草地利用强度并进行植树造林能够增加土壤吸纳甲烷的能力,pH等各种环境条件也对森林和草地中土壤微生物的甲烷氧化能力有一定影响。
论文ID
实验设计
土壤样品取自于德国西南、中部和东北部三个不同气候区,每个区域选择50个草地(50m×50m)和50个森林站点(100m×100m)。不同站点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可分为为草甸、牧场或刈割草场。每年对放牧强度、施肥和刈割频率进行监测,并计算2016年每个站点的土地利用强度指数(LUI):标准化放牧强度(每年每公顷放牧天数)、每年割草次数和每年每公顷施氮量三者之和的平方根,然后要根据其在所有地区的平均值来进行标准化。在林区,树种主要为山毛榉、云杉、松树或橡树。森林管理指数(ForMI)是根据非本地树种比例、收获的树木生物量和有锯切迹象的枯木比例所计算出来的。2017年5月对所有299个地点进行了采样,每个地块采集一个混合土壤样品,取样前先去除土壤上的有机层和植被。样品过筛后(< 5mm)一部分于4°C保存,用来测定甲烷氧化潜势;一部分于-20°C保存,用来提取DNA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将3-6克土壤于105°C烘干至恒重,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将10g风干过筛的土壤与25 ml 0.01 M CaCl2溶液混合,用玻璃电极pH计测定悬浮液的pH值。风干土壤样品经球磨机研磨后,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其总碳和总氮含量。将土壤样品在450℃下燃烧16 h去除有机碳后,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无机碳含量,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有机碳含量。用0.5 M K2SO4提取铵态氮和硝态氮,振荡并离心后用紫外光谱分析仪测定提取态氮含量。
测定299个土壤样品(每份三个平行)在微宇宙环境中的甲烷氧化潜势(PMOR):新鲜土壤装入塑料容器中,调整含水量为各自土壤最大持水量的34%,于20℃温育5天。将装有土壤的塑料容器放入玻璃罐中,密闭后在20℃黑暗条件下培养。通过调节三通阀用注射器采集0、1、2、6h时间点的气体样品各12 ml装入真空瓶中,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浓度并计算甲烷氧化潜势。提取土壤DNA后于-20°C保存待用,从不同地区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本中选出部分甲烷氧化潜势不同的土壤DNA样本对其中pmoA/mmoX基因进行定量以分析相关甲烷氧化菌群。用qPCR对三类基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用pmoA定量所有甲烷氧化细菌,用FOREST定量USC-α型pmoA,用GAM定量USC-γ型pmoA。用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数据的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正态分布数据采用T-test,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显著性差异。草地被分类为高利用强度、低利用强度、高放牧强度和低放牧强度几种类型,用线性回归法分析PMOR与理化性质和土地利用情况之间的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解释其对甲烷氧化潜势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假设森林和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容重、pH等)和土地利用强度一方面直接影响PMOR,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甲烷氧化细菌丰度间接影响PMOR。
结果
1 土地利用及土壤性质对PMOR的影响
299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均检测到对大气中甲烷的吸收,各地区中森林土壤的甲烷氧化潜势均显著高于草地土壤(图1)。森林土壤PMOR在不同区域间差异不大,而草地土壤PMOR在三个采样区域之间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地区间土壤类型和质地的多样性有关。不同质地的森林土壤之间PMOR无显著差异,而草地土壤的PMOR在壤质黏土和壤质粉土中较高,在粉质黏土和砂质壤土中较低。在粉质黏土和砂质壤土中,森林土壤的PMOR高于相似质地的草地土壤。

图1 草地和森林土壤的甲烷氧化潜势。
森林土壤的PMOR与ForMI及其相关参数都不相关,而优势树种对PMOR有显著影响:橡树林的土壤样品中PMOR最低,山毛榉和云杉森林土壤样品的PMOR最高 (图2)。与不受利用方式影响的森林相比,草原的LUI与PMOR呈显著负相关。高LUI的草地土壤中PMOR比低LUI草地土壤减少了约40%(图3a)。就同样利用强度的草地来说,施肥使PMOR降低了约20%(图3b)。总体来说,放牧强度和割草频率对PMOR没有显著影响(图3 c,d)。铵态氮含量在未施肥土壤中高于施肥土壤,而硝态氮含量在施肥土壤中较高。

图2 森林中不同树种对甲烷氧化潜势的影响。

图3 草地中土地利用情况对甲烷氧化潜势的影响,(a)土地利用强度指数(b)施肥(c)放牧(d)割草。
对于森林土壤样本,PMOR与持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不相关,但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在pH较低的地区,pH与PMOR呈正相关;而在pH较高的地区,pH与PMOR呈负相关。与森林土壤相反,草地土壤中PMOR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对于所有草地土壤样品来说,PMOR随土壤持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容重增加而降低,且与NH4+和NO3-浓度呈正相关。
2 土地利用及土壤性质对MOB的影响
在预选的3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通过PCR未检测出属于Verrucomicrobia或Methylocella的甲烷菌,因而并未对299个土壤样本进行这些检测。多数样品中都有检出USC -α和USC-γ类型的甲烷菌,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森林与草原)和不同区域中的丰度有所不同(图4)。USC –α存在于所有森林土壤样品中,但仅存在于56%的草地土壤样品中;USC-γ存在于所有草地土壤样品中,但仅存在于30%的森林土壤样品中。总体来看,森林土壤中USC-α型pmoA基因丰度的中位数约为草地土壤中的100倍;相反,USC-γ在草地中的丰度约为森林土壤中的100倍。但若仅就某一地区来看,差异就没有这么大了。

图4 不同地区草地和森林土壤中USC -α和USC-γ型pmoA基因丰度。
USC -α基因丰度在橡树和松树森林中相对较高,而在云杉和山毛榉树林中较低;相反,USC -γ基因丰度在山毛榉和云杉树林中更高。USC -α与ForMI间无相关性,但与收获的树木生物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USC-γ与ForMI、非本地树种和收获的树木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在草地土壤中,USC-α或USC-γ的丰度与LUI之间没有相关性,LUI的高低及其组分并不影响土壤样品中的USC-α和USC-γ拷贝数。


图6 结构方程模型展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地利用强度对甲烷氧化潜势的直接和间接作用,黑色实线为显著正效应,红色实线为显著负效应,灰色虚线为效应不显著。
讨论
结论

你可能还喜欢
